近日,陕西宝鸡的周先生两次遭遇了“救护车”转运重病老母亲中途加价的事。本来说好从宝鸡送病人到西安是3000元,结果半路多加了400元,等再从西安转院回宝鸡的时候,说好1300元,后来又多加了100元。
救护车还能这么操作?种种细节表明,周先生遇见的“救护车”极有可能是“黑救护车”。例如,他明明找的是辆陕U牌照的救护车,来的却是一辆挂浙江牌照的救护车,车上三名医护人员操着东北口音,连制服也没穿。此外,诸如迟到近一小时、带的东西不齐全、不加价就不发车等表现,也与正规救护车服务有着天壤之别。而即便山寨成这样,这些人在患者家属面前却依然非常强势。这是因为,非正规救护车上的人很清楚,患者就躺在“救护车”上,能不能及时转运到目的地,全指着“救护车”了,患者家属能说一个“不”字吗?
问题在于,游离在监管边缘地带的“救护车”被打上的烙印,是复杂的、多维度的。一方面,由于救护车长途转运业务有所缺失,有此需求者面临窘境。西安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每月该中心都会接到患者打来的、希望长途转送病人的电话,但由于没有这方面业务,中心只能让患者找医院解决。以周先生为例,他先找到院方,希望能用医院的救护车送人回宝鸡,可院方说没有办法安排。后经辗转打听,他才联系到了能出西安送病人的救护车。这些“救护车”无论是收费还是服务,都很不规范,损害患者利益,扰乱公共秩序。虽然很多非法运营车辆在改装后,外观与真救护车毫无二致,但乱收费问题较为多见。
黑救护车乱象持续多年,是患者之痛,也是城市治理之痛。要通盘解决问题,满足患者及家属对于跨地区转运的巨大需求,把黑救护车乱象整治到位,为群众提供规范、安全的长途转运服务,就必须对核心问题和矛盾进行专门的、科学的破解,就必须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加强多地多部门联动,合力推动长途转运体系的构建。其间,通过善政激励,吸引优质社会资源加入这一服务体系,充实和盘活相关市场,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