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2025年05月10日

“耕地中的大熊猫”理应得到“国宝级保护”

黑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饭碗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破坏黑土地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依法从严惩处盗挖、滥挖黑土等行为。

黑土性状好、肥力高,是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这让不法分子盯上了黑土非法买卖。虽然近年来各地强化了黑土地保护,黑土犯罪已呈现下降趋势,但盗卖黑土在一些地方仍较为常见。有不法分子选择租用当地村民的土地,打着租用耕地种植水稻的幌子,干的却是挖稻田下面黑土的违法勾当。这些不可再生资源被肆意倒卖,不仅破坏了农田生态环境,还威胁着粮食安全。此前公安部就公布过8起破坏黑土资源犯罪典型案例。

“耕地中的大熊猫”理应得到“国宝级保护”,而加码打击才能给黑土“国宝级保护”。对于盗取黑土等不法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以高科技侦查手段应对盗土犯罪;要提高盗取黑土的违法成本,对于盗土的不法分子和贱卖土地的责任部门与人员,进行依法追责。此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解释》,明确划定了红线与禁区,降低入罪和升档量刑的标准,抬高“标线”,提高了违法成本。只有让“偷土贼”得不偿失,才能有效遏制盗挖、滥挖黑土等违法行为,从而更好的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朱慧卿/图 戴先任/文)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加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