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光阴,他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变迁与发展;40年付出,他为农村孩子铺就了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光明大道。择一行,爱一行,袁州区水江镇中心小学教师陈江山坚守初心,以教好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用一腔热血在农村教育事业上挥洒着光与热。
1984年,18岁的陈江山怀揣着满腔热情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这一待就是40个春秋。40年间,他始终坚守教学一线,担任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工作。从大山里走出来的陈江山深知,教育需要爱,农村孩子更需要爱。他想让每一个农村孩子在美好的校园环境中努力学习、拼搏向上,成就更好的自己。于是,他因人施教、以德施教,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
2008年开学不久,陈江山发现班上有一位女孩不爱说话且经常迟到,课堂上还总是无精打采。询问原因时,她往往眼含泪水,一言不发。于是,某天放学,陈江山悄悄地跟着女孩回家,眼前的一幕让他感慨万千。原来,她生活在一个重组家庭,有6个兄弟姐妹。由于哥哥姐姐在集镇上读中学、父亲在外务工,她成了妈妈唯一的帮手。每天清晨,女孩要做完家务、准备好带去学校的午饭才能上学。陈江山心里一阵酸楚,决定帮助她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之后,他经常家访、找她谈心。在他的引导和关怀下,女孩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并最终被师范学校录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江山万万没想到,当初那个不爱说话的女孩在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家乡和母校。这个女孩名叫刘杨华。她说,或许很多人努力是为了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但她更愿意接过教育接力棒,和陈老师一起,把更多像她一样的学生送出大山。对于很多像刘杨华这样的农村孩子来说,陈江山不只是老师,更是人生的导师。
4月28日,陈江山和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一起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表彰。“接过奖章和荣誉证书的那一刻,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他说,“全国先进工作者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荣誉,我将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农村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