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
2025年04月23日

产业赋能亮点多 增收致富道路宽

金东平 金 星

当前正值草莓大量采摘上市的季节。在奉新县上富镇湖东村观光生态园,只见一畦畦碧绿的草莓地挂着红红的果子,满园清香引来八方游客前来采摘。“我每年都来这里采摘,这里的草莓香、脆、甜,味道好极了!”近日,正在该生态园采摘草莓的罗晓富告诉笔者。

观光生态园为湖东村产业扶贫项目,占地150余亩,主要有四季花海、水果采摘体验、亲子娱乐、荷塘、采莲池、摸鱼池、木屋、花园长廊、树林拓展基地等板块,是一个集现代农业、田园休闲、客栈民宿、亲子乐园、康养宜居等功能于一体的游览体验特色休闲综合体。

“我们通过‘村委会+公司+农户’的经营机制,把生态园建在产业链上,让观光经济持续‘升温’。近两年,我们又争取了财政衔接资金200万元,用于建设高质量大棚、休闲木屋、亲子娱乐区、树林拓展基地,投放鱼苗5000余公斤,种植莲子30余亩。”湖东村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成营业后,预计可带动该村18户脱贫户、监测户就业,年均增收0.8万元。同时,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产生的收益70%将用于村集体发展公益事业,30%用于给脱贫户、监测对象分红。

产业基地干劲十足,种植大棚绿意盎然,特色民宿人气爆棚……暮春时节的潦河畔,处处生机勃勃。

城下村位于奉新县赤岸镇西部,辖16个村民小组,共695户2320人,其中脱贫户27户77人。发展难的问题怎么破解?产业“聚能”如何实现?一度是城下村实现乡村振兴颇为棘手的问题。

“我们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产业发展有效融合,依托本地产业发展优势,探索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带动更多农户嵌入产业链条。”奉新县政府办驻城下村第一书记金东平说,城下村以提质增效转方式为抓手,以产业结构转型为动力,探索产业发展新业态,以产业促振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城下村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在万亩猕猴桃基地和下梅组发展集休闲娱乐、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为一体的田园文旅综合体。“游客来了,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把猕猴桃、茶叶、菜油等农产品卖给游客。”金东平说。

近年来,奉新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抓好产业发展上出实招、谋新招、亮硬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该县下发各级衔接资金5817万元,实施产业发展、乡村建设项目95个。

层层叠叠的梯田,美如画卷;青翠的茶芽挤满枝头,穿梭其间的茶农们忙着采摘春茶,整个山间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淡淡茶香。近日,笔者来到罗市镇兰田村茶园,看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绵延的茶山成了兰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我每年都会来这里采茶,今天早上7点多我就来了,一天可以采10多斤茶叶,能挣200多元呢。”兰田村脱贫户何谋梨告诉笔者,自己年纪大了,外出务工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在茶园采茶不仅能照顾家里还能挣钱,真是一举两得。

近年来,该县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确定“两带三区六集群”的产业发展战略,将全县划分为平原大米产业聚集区,丘陵猕猴桃、花卉苗木聚集区,山地乡村旅游聚集区,推动形成县内有主导产业、乡镇有支柱产业、村村有主打产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该县建成猕猴桃基地9.5万亩,种植优质有机水稻60万亩、花卉苗木10.13万亩,培育各类新型帮扶经营主体350家,直接带动产业区群众年户均增收近万元。与此同时,该县大力培育红色教育、研学旅游、农业体验、温泉养生、乡村民宿等业态,打造了10余个特色乡村振兴样板点,创建国家级、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建成绿色有机大米、猕猴桃、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产业帮扶基地120余个。

没有上一篇了... ... 徐家渡镇开发公益性岗位稳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