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
2025年04月22日

且看古时读书日

钱续坤

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4月2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为“世界读书日”。在这一天,热爱读书的人们和出版社、书店、图书馆等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其实,读书日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并且将这一天定为农历的七月七日。

古代的读书日名为“曝书会”,以曝晒图书,去蠹、防虫蛀、防霉变为初衷,逐步演变而来。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穆天子传》:“天子东游,次于雀梁,蠹书于羽林。”《晋书》中也有记载:“魏武辟高祖,高祖避以风痹。七月七日高祖方晒书,令史窃知,以告。重辟之,而应命。”东汉崔公式在《四民月令》中亦云:“七月七日,暴经书及衣裳不蠹,习俗然也。”

为何选在农历的七月七日这天晒书?相传这天是魁星的生日,而民间传说“魁星主文事”,因此魁星在读书人心目中地位崇高。大家都很注重这个日子,于是会在当天把书放在外面曝晒。另有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为“天门洞开”之日,文人墨客及藏书家们在这天相聚在一起,交流藏书并开展有关的文化活动。汉唐时期的曝书记载,仍多为藏书家对图书的定期翻晒;到了宋代,逐渐演变为“岁于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谏官、御史及待制以上官毕赴”的“曝书会”。

“曝书会”这一形式在宋代趋于完善并形成固定制度。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说:“秘书省岁曝书则有会,号曰曝书会,侍从皆集,以爵为位叙。”另据南宋洪迈《容斋四笔》、南宋陈骥《南宋馆阁录》和南宋逸名《南宋馆阁续录》等书记载,宋高宗绍兴、宋孝宗淳熙及宋宁宗庆元年间,都有“曝书会”这样的文化活动。宋代的“曝书会”一般由掌管图书的秘书省主持,由临安府具体承办,时间多在七月五、六、七三日。从相关史料南宋多于北宋的事实来看,似乎南宋比北宋更重视晒书,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南宋都城杭州地处东南,潮气很重,晒书在当地历来是一种习惯性的活动,官方亦然。

宋代以降,各朝均沿袭了每岁曝书的制度。元代文学家王恽在《王氏藏书目录序》中说:“至元四年秋七月曝书于庭,与儿子孺校而帙之,则各从其类也。”明清两代的曝书也多有记载,不过都深受宋代“曝书会”的影响。“曝书会”作为古代藏书活动之一,不仅可以使与会者大饱眼福,促进文人学士之间的文化交流,还能使得古籍延续千年保存至今,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延续与繁荣。

除了日期相对固定的“曝书会”,古代的文人雅士还会提前选择一个日子,聚在一起以琴棋书画作伴,以酒茶香花助兴。这种高雅的读书活动被称为雅集。历史上比较著名的雅集有邺下雅集、金谷园雅集、兰亭雅集、滕王阁雅集、西园雅集、玉山雅集等。据考证,文人雅集始于东汉末年的邺下雅集,曹氏父子与建安七子常以诗酒唱和、切磋学问,开创了群体性读书活动的先河‌。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的那场雅集,不仅熏出了37首诗歌,而且成就了王羲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及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书法。雅集的文化意义在于,其形式突破了单纯的诵读,将书画、音乐等融为一体,形成了以文会友的复合型文化场景,既提升了个人修养水平,又推动了文学流派的发展。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优良的传统。“世界读书日”将至,在这生机盎然、书香氤氲的春日里,让我们学着古人的样子,一边曝书,一边雅集吧!

花开客来 行走明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