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相机以每秒15帧的速度采集电容器生产线上的产品图像,解析产品的各项关键指标,并在0.8秒内完成判定;“黑灯仓库”中,箱式仓储机器人闪烁着点点绿光,平稳有序地完成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运输任务……在六和电子(江西)有限公司,“数据驱动、智能运营”的发展愿景已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图景。
作为一家深耕薄膜电容器研发生产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六和电子生产的薄膜电容器应用十分广泛,小至音响家电、大到光伏储能,都离不开薄膜电容器这一核心电子元件。近些年,六和电子通过应用数字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专注研发新能源薄膜电容器,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的5%,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打破海外技术垄断,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车载驱动、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核心供应商,用86项专利打破技术壁垒,实现国产替代。
“去年,我们成立了数字化转型联合作战办公室,先期投入500万元,启用行业领先的APQP、MES、WMS系统,打造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以及全自动化不落地智能运输系统和智能仓储系统。”六和电子财务部部长苏强告诉记者。近年来,六和电子正重塑产业基因,逐步构建起“研产供销服”全链路的数字化体系。
“2023年底正式投产的新园区是我们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现阶段我们的数字化水平已达到L6,明年希望达到L7等级。目前,我们正朝着‘小灯塔’企业的方向全力以赴。”苏强说。
在六和电子新园区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内,卷绕设备以高速卷绕厚度仅2微米的金属化薄膜,这一电容器核心部件的耐温性能达到125℃,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了19%。产品开发项目经理陈铖告诉记者,企业研发生产的耐高温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传统的丙烯薄膜电容器只可以耐105℃,而我们这款耐温性达到了125℃,可以承受新能源汽车快充场景下的更大电流冲击,大大延长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对于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来说,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据悉,该项目获得了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荣誉,其中耐高温表装品获得技术创新奖及中国电子元器件协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和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了实现技术突破,我们采用了正交试验、DOE实验分析等现代化的实验手法,不断探索新技术。同时,积累分析各项实验数据及客户端反馈,以更高标准开发新品,不断提升我们产品的寿命、耐高压、耐湿性等性能。”陈铖说。
研发投入的刻度,丈量着企业攀登技术高峰的高度。六和电子始终坚持聚焦关键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仅组建了40多人的专业研发团队,还联合南昌航空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攻关,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