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2025年04月19日

避开“减肥陷阱”

据4月15日《法治日报》报道,“减腰围2至5厘米”“减肥不忌口”“刷牙就能瘦”……这些五花八门的“瘦身神器”广告,充斥着减肥市场。一些机构通过制造身材焦虑、夸大宣传、伪造科技概念等手段,吸引消费者,但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

数据显示,我国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让减肥成为热门需求。然而,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也催生了大量伪科学产品和焦虑营销手段。

一些减肥机构为吸引顾客,夸大宣传,将普通产品包装成“瘦身神器”,违背科学理念。更有商家伪造科技概念,给普通产品披上“高科技”外衣,利用消费者对科技的信任诱导购买高价产品。

这些伪科学产品不仅无效,还可能危害健康。例如,一些“高科技仪器”实为普通热敷、按摩项目,却以“黑科技”名义高价售卖。更有不法商家在减肥产品中添加违禁药品,导致消费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随着“体重管理年”行动的推进,减肥已成为社会潮流。监管部门应加大市场整治力度,严格审查宣传内容,打击虚假宣传和违法行为。同时,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和监管标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有效。加强科普宣传,提高消费者辨别能力和健康意识,避免被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需树立正确健康观念,不要轻信商家宣传。

科学减肥应注重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而非依赖“瘦身神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减肥,远离“减肥陷阱”。

(王成喜/图 江德斌/文)

知识产权治理如何适应开源创新 加强数智行业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