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超、外卖配送和社区团购的普及,曾让年轻人与菜市场“渐行渐远”。近年来,“年轻人逛菜市场”却一度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某地最好逛的菜市场”相关攻略成了流量密码……记者调查发现,重庆许多传统菜市场持续更新“打开方式”,让年轻人爱上这方充满人情味的空间。(据4月14日《重庆日报》)
曾几何时,菜市场是一个满足“买菜刚需”的地方;现如今,菜市场成为“体验经济”的载体。保留市井烟火气又融入现代元素的菜市场,不仅是周边居民的“每日食堂”,也是游客读懂一座城市的窗口之一。
不论是烤肉店、面包店等年轻业态接连入驻,还是推出“代炒菜”服务,抑或是菜市场里面建起艺术展览馆、引入脱口秀表演,置身变革时代,许多传统菜市场用柔软的身段,张开怀抱拥抱年轻人,越来越“年轻态”。
传统菜市场与年轻人之间的“代沟”并非不可弥合。年轻人有自己的消费文化和消费喜好,只有主动“接轨”,才能避免“脱轨”。菜市场不但有柴米油盐的烟火日常,也可以有“诗和远方”的时尚表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菜市场为丰富老百姓的餐桌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年轻人而言,菜市场不仅是满足实际生活需求的地方,也是一个满足精神诉求和情感需要的空间。
钢筋水泥建构的“城市森林”,让不少“久在樊笼里”的年轻人渴望“复得返自然”,逛菜市场成为年轻人亲近自然的“寻根”之旅。菜市场五花八门的时令菜品,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田园生活的诗意,直抵都市人的心灵。菜市场独特的烟火气和与人情味能给人带来情感慰藉,让年轻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敏锐发现和捕捉消费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服务,让菜市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提升消费者在菜市场的舒适度、便利度和满意度,“菜市场年轻态”需要多管齐下。(杨朝清 作者为湖北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