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彭丽思报道:前不久,袁州区新康府街道馨苑社区接到当地派出所反映,有名群众因被欠薪,声称要去辖区一所学校跳楼。由于事发突然,且欠薪的承包方不是本地居民,社区沟通调解较为困难。面对此情形,该街道综治中心发挥“三级联动”机制优势,首先将情况反馈给街道党委、办事处,由社区干部和平安法治办干部将当事人暂时引导到社区安抚情绪;街道“和气调解室”调解员、社区挂点民警、司法所相互配合,通过分别谈话,核实情况、挖掘线索,得知欠薪方在其他乡镇街道有项目回款。该街道分管领导及时向袁州区委政法委汇报,同时联系相关乡镇街道,跟进项目回款。经过努力,欠薪方邓某收到了项目回款,并分两次将欠款还清。此事件得以圆满解决。这是该街道“和气调解室”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街道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增进居民福祉为宗旨,通过整合街道平安办、信访办、司法所、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工作站等部门,将街道综治中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平台,打造一站式社会治理服务平台,确保来访群众只跑一扇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街道综治中心将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和“两张”民生清单(群众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和最不满意的问题)工作纳入网格化服务清单中,实行“网格摸排、逐级上报”的“网格+调解”预警机制,形成系统集成、多元高效的调解格局,实现早排查、早分析、早化解,做到受理快、答复快、化解快。同时,以“情理法、快准稳”为准则,以“联、早、快、细、情、勤”矛盾调解六字诀工作法贯穿始终。
“和气调解室”作为综治中心矛盾调解的桥头堡,择优选派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老班子”和法律知识储备丰富、擅长心理辅导的年轻干部,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吸纳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网格员、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建立例会通报、协同化解、定期培训等工作制度。调解室结合网格法庭、解纷码,搭建线上调解平台,实现矛盾纠纷远程调解,方便群众办事。截至目前,调解室共调解矛盾纠纷100余件,主要涉及损害赔偿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山林土地纠纷等,其中调解疑难复杂纠纷22起,调解成功率98%以上。
该街道以综治中心为阵地,建立健全退役军人、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人员的关爱服务机制,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加强对刑满释放、社区矫正、吸毒人员等重点人员的管控和帮扶,为他们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权益维护等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树立正确的道德信仰,提升社会责任感。调解室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咨询等线下形式,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提高依法维权能力。同时,通过微信网格群、视频号等平台,拍摄上传短视频、转发警示案例等线上方式,宣传禁毒、扫黑除恶、铁路安全等内容,筑牢平安建设防线,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通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有效运行,该街道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和便民服务水平,使得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