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
2025年04月15日

丰城画家谭汀的热流蜡画传奇

何国华

谭汀的热流蜡画作品

3月31日,在丰城市文联主席陈款荣办公室,我见到了一位齐肩背头长发的中年男士。他叫谭启兴,艺名谭汀。

对我而言,谭汀是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陌生,是因其定居云南个旧,身为职业画家,开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热流蜡画这一全新画种,在艺术领域默默耕耘;熟悉,则因谭汀本是丰城河洲街道人,16岁才离开家乡,乡音难改。起初大家用普通话交流,没一会儿,便自然而然地切换成丰城土话,氛围亲切热络,畅所欲言,毫无隔阂。

1968年出生的谭汀,初中毕业后前往广州美院,专门为油画系师生制作画框。凭借精湛手艺,他成了油画系的“御用”画框制作师,还获得随意进出教室的特权。踏入油画系教室的那一刻,眼前的教学场景深深震撼了谭汀。他鼓起勇气询问老师:“我能不能也学画画?”老师慷慨回应:“这里的颜料和工具你可以随意使用,也能带回家去创作。”自那以后,谭汀只要一得空,就一头扎进美院或是自己的出租屋,沉浸在绘画的世界里。

彼时,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房屋装修生意一片红火。谭汀顺势开办了装修公司,然而,公司经营并不顺遂,几年后,无奈只能关门,外出打工另谋出路。当时,他心中有三个心仪的打工地:云南、广西和新疆。

谭汀的首站选在了云南。刚从昆明巫家坝机场走出,仰头望向澄澈湛蓝的天空,深吸一口高原独有的清新空气,他内心瞬间笃定,暗自下定决心:“我就留在云南,哪儿也不去了。”在昆明的装修公司打工期间,谭汀但凡有机会,就跑去听美术讲座、观摩画展,不断汲取艺术养分。1998年,一位德国著名蜡画家在广州美院举办蜡画讲座。谭汀听闻后,特意跑去参加。这次经历,让他对蜡画有了极为深刻的感悟。但他也敏锐察觉到,传统冷蜡画存在明显弊端,极易留下手印和划痕,在高温环境下还会变形。

2004年起,谭汀毅然投身蜡画蜡材的研发工作,历经无数次尝试与探索,成功开发出从冷蜡到热蜡的全新蜡材配方,正式开创热流蜡画这一别具一格的新画种。谭汀的热流蜡画作品色彩斑斓、绚丽夺目。画面呈现出独特的凹凸立体感,用手触摸,触感温润细腻,别具一番韵味。曾有一次,某市文旅局举办热流画展,一位领导担心夏天室外高温会让蜡画融化,影响展览效果,为此辗转难眠。可第二天到现场一看,蜡画在高温下完好无损,这才放下心来。

在一次画展上,谭汀不小心踩到一位女士的脚,他连忙诚恳道歉。女士回以微笑,轻声问道:“你也喜欢看画展?”谭汀笑着回应:“岂止喜欢看,我还热爱画画,自创了热流蜡画这个新画种,作品参加过中外十多次画展呢!”这位女士姓梁,是前来画展采访的媒体记者。两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梁女士提议:“能不能找个时间,让我见识见识你的热流蜡画?”谭汀爽快应下:“行,那就明天吧。”二人互留联系方式,约定再会。

次日,谭汀左手端着一块50×50厘米左右的多层木板,右手持喷火枪,高温之下,木板上混合着矿物质颜料的蜡材迅速融化。他以喷枪为画笔,精准驱动蜡流,创作出一幅鬼斧神工般的画作。谭汀的作品独一无二,连他自己都难以复刻。梁女士看得入神,思索良久后郑重说道:“既然热流蜡画才是你的专长与热爱,就该果断放弃装修工作,全身心投入更有意义的蜡画创作中。”

在梁女士的支持与帮助下,谭汀先是在云南丽江开设热流蜡画工作室,一年后,又在昆明呈贡新开工作室。一来二去,两人因热流蜡画结缘,喜结连理,成为幸福伉俪。如今,梁女士辞去工作,全力协助谭汀,将工作室开到了自己的娘家——云南个旧。

谭汀夫妇不仅在书法绘画领域独树一帜,而且热心公益事业。2025年春节前,两人带着一双儿女走上街头,义务为个旧市民书写“福”字600多幅。

当下,谭汀已是香港国际艺术家会员、香港国际艺术家云南省分会会长,同时也是云南省工艺美术家会员;梁女士也成功加入云南省工艺美术家会员行列。谭汀表示,他们夫妻俩一定要申请加入丰城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回顾完这段充满波折与惊喜的艺术历程,谭汀满含深情地感慨道:“其实,我心里一直牵挂着丰城,盼着热流蜡画这朵艺术新花也能在家乡的土地上灿烂绽放。”

茶园研学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