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菜的辣,是江西人骨子里的爽朗;炖煮的慢,是岁月沉淀的耐心。
在宜春,有这样一位烹饪大师,他不仅用锅铲炒出了食物的美味,更用匠心传承了赣菜的精髓。他,就是宜春市老年大学烹饪教师、全国优秀厨师——单玉明。
3月30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三餐四季》江西篇美食文旅节目中,他制作的一道色泽红亮、肉质鲜嫩的慈化鸡,瞬间唤醒了大家的味蕾。这道慈化鸡,不仅是他烹饪技艺的代表作,更是他热爱赣菜的体现。
这并不是单玉明第一次登上央视的舞台。早在2021年8月,央视美食节目《美食中国》就曾拍摄过他制作慈化鸡的全过程,让他的烹饪技艺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柴米油盐里的执着
“我从事烹饪行业45年,锅铲与铁锅的每一次碰撞,都是我对烹饪最虔诚的对话。”单玉明说,“食物不仅是果腹之需,更是情感的纽带、文化的传承。”
1963年,单玉明出生于袁州区慈化镇的一个商业世家。祖母烹饪技术颇有名气,她炖慈化鸡的香气总能飘满整个院子。祖母说:“好菜要有魂,魂就是食材的本味。”这句话成了单玉明一生的信条。
1981年,高中毕业的单玉明考取了宜春地区技工学校烹饪专业,从此踏上了专业烹饪之路。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他成为一名专业厨师。然而,他并未满足于此,而是继续拜名厨为师,不断汲取烹饪的精髓。1985年,他更是参加了原商业部在成都举办的高级厨师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烹饪技艺。
凭借虚心好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单玉明的厨艺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1990年,他在全省青工烹饪技术大赛中夺得第一名,同年11月又在全国青工烹饪技术大赛中荣获银奖。1991年,他更是晋升为特级厨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厨师”荣誉称号。
灶台边的温情
单玉明的烹饪技艺堪称一流。他坚持用最朴实的调料——醋的酸、椒的辣、鸡汤的鲜,去唤醒食材的生命,用匠心守住赣菜的精髓,让它历久弥新。
除了精通赣菜外,他还擅长制作川菜、湘菜,对粤菜及淮扬菜也有独到见解。制作西式糕点、面包等,他也是得心应手。
2018年,他开始在市老年大学担任烹饪教师,至今已有8年。他总是在课堂上强调:“做菜要讲究原汤入原味,不要添加五花八门的调味品,否则会破坏食材本身的美味。”
针对老年人消化能力较弱的特点,单玉明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将炖、煮、烧、焖等烹饪方式作为重点教学技巧。如今,他教授的学员已经遍布宜春的各个角落,有的学员自己创业成了饭店老板,有的则成了家族年夜饭的掌勺“大厨”。
“做菜如做人,火候到了,味道自然也就对了。”这是单玉明常对学员说的话。他说,看到学员们学会一道菜后眼里出现的亮光,或是听说学员们为家人掌勺的故事,这种成就感比任何奖项都珍贵。
烟火中的幸福
除了钻研烹饪技艺外,单玉明还热心公益事业。今年1月,他承包运营的袁州区秀江街道秀江社区幸福食堂正式开业,为60岁及以上的老人提供了不同标准的优惠套餐,其中两荤一素一汤的套餐价格仅7元。
“我运营这家幸福食堂,主要是希望给小区的老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让他们吃得健康、吃得放心。”谈及承包运营幸福食堂的初衷时,单玉明笑着表示,“10元左右一份的套餐或许赚不了钱,但邻居大爷一句‘这鸡汤有老家味儿’,便让我觉得值了。饮食之道,终究是‘人情味’最难得。”
单玉明45年厨心未改,他将职业变成热爱,又用热爱温暖他人。他总说,自己是幸运的,希望能让更多人尝到赣菜的底蕴,更多老人吃上热乎的饭,更多年轻人接过这把锅铲。因为厨房里的烟火气,永远是一个家、一座城最温暖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