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期。上高县的沃野田畴间,到处都是“铁牛”闹春耕、无人机越过农田的繁忙景象,在科技的加持下,充满希望的一年开篇了……
新农具的科技范
“机器一开,省时又省力,春耕再也不像以前那么辛苦了。”上高县新界埠镇农户阳七和开心地说,“去年我买了一台插秧机,本来需要10万元,享受政府补贴后,省了近5万元。而且插秧速度飞快,一天可以净插25~30亩。”
为了充分调动农民机械化种植的积极性,上高县积极落实江西省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让农户实实在在感受到种田的实惠和希望。2024年,全县受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994台,补贴农户2400万元,水稻机耕、机收率达99%,机烘率达52%,高效植保机械化率达60%,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6.7%,农户种植积极性大幅提升。
农机补贴政策不仅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还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江西晶升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引进全智能化育秧生产线,从种子装进育秧盘,到送往暗室催芽,再到育秧壮秧、起秧插秧,整个过程都采取机械化操控,效率提升了数倍,育出的秧苗更加健壮、整齐。
“借助工厂化育秧,水稻亩产量相较传统育秧方式提升了约15%,再加上土地流转,当地农民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江西晶升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喜明介绍。
工厂化育秧的兴起,为春耕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上高县锦宏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中心,自动化微喷系统不断喷洒出细密的水雾,滋润着每一株秧苗,一排排整齐的育秧盘里,嫩绿的秧苗茁壮成长,生机盎然。
锦宏农机合作社实施现代化工厂育秧中心、优质稻订单种植模式、植保、农资供应、谷物烘干、仓储、冷藏、农业机械化服务等种、管、收、储现代化农业一条龙服务。他们的育秧基地,育出的秧苗足够供应2万亩大田。
“我们的育秧技术越来越成熟,订单也越来越多。”该合作社育秧中心负责人曾庆虎笑着说,“我们的秧苗粗壮、根系发达,种下去成活率高,周边县市和本地的农户都抢着跟我们下订单。”
到2024年底,上高县已建成投产工厂化育秧中心18家,推广叠盘暗化出苗育秧技术和“1+N”的育秧模式,可供秧面积达35万亩,不仅大大提高了秧苗的质量和成活率,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新农田的高产绝活
走进上高县芦洲乡大垣村,一幅现代化农田画卷映入眼帘。平整的土地、笔直的田埂、纵横交错的灌溉渠道,还有配套完善的田间道路,让人眼前一亮。
“以前的农田高低不平,灌溉排水也不方便,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我们的农田大变样。”村民袁文财兴奋地说。
大垣村位于芦洲乡西北部,山岭纵横,田丘相间,是典型的丘陵地貌,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农业基础设施偏弱。2024年,上高县农业农村局将大垣村和江口村相邻的2545亩农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以“一灌两排两路并行”的布局模式进行整体改造,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系统升级、田间道路硬化及农田生态保护等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粮食年增产16.54万公斤,每亩增值167.7元以上。
“结合智慧农业,我们探索出‘5G+建后管护’模式。在泗溪镇墓田村开展试点工作,将2192.84亩高标准农田纳入新模式管护,做到了管护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调查可视化,实现24小时对高标准农田‘天地人’立体管护。”上高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办负责人何威说。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