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
2025年01月23日

“小哨声”撬动基层治理“大变革”

近年来,为破解基层治理中“小马拉大车”难题,上高县聚焦为“马”赋能、为“车”减负,深化“网格排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构建起“‘红哨’响、部门应、能手进、治理好”的工作新格局,把基层治理的“哨声”变成群众的“掌声”。(据1月16日《宜春日报》)

基层治理,牵一发而动全身。上高县以“红哨”为突破口,创新治理模式,用“小哨声”成功撬动基层治理的“大变革”,令人耳目一新。

设立“网格哨所”,是将问题解决端口前置的明智之举。上高县依托各类基层服务平台,组建“民情哨兵”队伍,主动深入社区收集民意。锦阳街道的“锦快办”小程序更是拓宽了民意收集渠道,实现“随手拍、一键发”,让问题暴露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上门找问题”,这是对传统治理模式的大胆革新。

在构建共建共治格局方面,上高县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组建“应哨队伍”,形成强大合力。职能部门明确责任,社会组织发挥独特优势,如快递员、外卖员化身“移动探头”,80余个社会组织踊跃加入“应哨团”,党员干部积极下沉社区。这种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打破了部门与社会之间的壁垒,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而“哨响事结”等一系列机制,是确保治理成效的关键。创新“照单领办”等三项机制,厘清事权边界,规范工作流程,让“吹哨”“接哨”精准高效。将“哨声”分级并挂牌督办,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应对策略,做到有的放矢。“一哨一评价”结合红黑榜预警,更是以监督促落实,保障问题切实解决,避免“雷声大雨点小”。

上高县的实践启示我们,基层治理并非无计可施,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小哨声”之所以能引发“大变革”,就在于其从群众需求出发,精准施策,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各地基层治理不妨借鉴上高经验,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身的治理模式,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成效。(张忠德 作者为陕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没有上一篇了... ... 春运按下“开始键”,让归途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