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等特点。
中医将儿童哮喘归属于“哮证”范畴,历代医家认为,哮喘病因病机复杂,其中多数观点聚焦在痰和瘀上,形成了诸如宿痰伏肺致喘、风盛痰阻致喘、痰瘀互结致喘、五脏病变致喘等理论。结合现代儿童的发病情况,目前临床认为,哮喘的病因以痰为主,被外邪(感染、受凉等因素)引触后,痰随气升,气因痰阻,壅塞气道,通畅不利,肺失宣降,遂发为哮喘。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肺常不足、肾常虚,不耐寒暑攻伐。中医理论中,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脾失健运,津液不得正常输布,停聚肺中为痰;肺气宣发肃降失常,津液不得布散,停聚肺而成痰;肾的蒸腾气化功能,对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起关键作用,脾肺有亏则气化不足,不足则短促而喘,脾肾有亏则气不摄纳,不纳则浮散而喘。
小儿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较成年人差,若外邪未及时发散,触动宿痰就会发为哮喘。其中,尤以受风寒之邪染病最为多见。
急性发作期以攻邪为主
哮喘发作期,内有宿痰伏肺,外有邪实触发,故治病应求本,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必须以攻邪为主。
在中医经方定喘汤的基础上自拟降气平喘汤(全方由炙麻黄、桔梗、桑白皮、地骨皮、白果、紫苏子、白前、百部、苦杏仁、款冬花、紫菀、厚朴、甘草等组成),以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为法,并结合患儿具体情况进行加减,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哮喘急性发作。
缓解期以调补为主
处于缓解期的哮喘患儿,多以正虚为主,尤其是肺、脾、肾的气血亏损,此时要针对患儿的整体情况,辨证调理,及时给身体补“正气”。
缓解期应注重日常调护,尽量减少外在刺激因素。比如尽可能别让孩子受凉、感冒等。同时,应慎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小儿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步完善的免疫系统具有一定调节能力,不需要盲目跟风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可以鼓励哮喘儿童在缓解期适当运动,帮助患儿提升体质。
体质是抵御疾病的内因,正如《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体质强健,才是减少生病的最根本方法。
(张 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