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
2025年01月13日

万载县大力推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

本报讯 雷佳星 向俊 记者邬文名报道:“以前种毛豆,化肥用量多,一亩地一百多斤是常事。现在好了,使用有机肥,化肥用量大大减少。你看我这毛豆长得多好啊!产量还增加了,一亩地能多收一百多斤。”日前,万载县种植大户郭业荣站在自家的毛豆地里,笑呵呵地向来访的人们介绍着他的“新法宝”。这是万载县大力推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的生动缩影。

自2021年项目启动以来,该县坚持“花钱买机制”的原则,以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构建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社会资本参与的粪肥还田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畜禽粪污处理难题,实现了化肥减量、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

为破解畜禽粪污处理这一难题,该县依托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通过科学测算作物养分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为不同作物制定精准施用方案,实现了畜禽粪污的资源化、精准化和科学化利用。

“以前,我们养猪场每个月要处理大量的粪污,成本挺高的。现在,我们与景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产生的粪污由他们进行处理,成本降了不少。不仅如此,他们还协助我们与种粮大户对接,让粪污变废为宝,真是太好了!”万载罗城双胞胎养猪场的负责人对这种合作模式赞不绝口。

经过数年努力,该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97.2%,化肥使用量明显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农作物品质显著提高。2021年至2024年,全县耕地质量提升了0.17级。

“我们将继续深化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完善畜禽粪肥精准施用技术体系,促进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良性发展,打造更加紧密的绿色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推动县域内粪污基本还田,实现化肥减量化和耕地质量持续提升,为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普法宣传进社区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