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用地紧张,好项目难以落地;一边是产能落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近年来,我市以“亩产论英雄”改革为切入口,聚焦企业提质增效和破解用地难题,着力将亩均理念贯穿项目招引、企业服务、产业升级的全周期全过程,在企业亩产效益评价、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打好“组合拳”,将稀缺资源更多投向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打好“组合拳”
提升土地资源“含金量”
历经10个月的谈判,宜春经开区成功将正威宜春项目闲置了5年的2000亩土地全部收回,为重大项目快速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袁州区成功推进世界500强企业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收购环锂新能源40%的股份;世界500强厦门国贸收购科伦医械;主板上市公司海南葫芦娃药业并购荣兴药业,实现企业靠大联强,提升了土地“含金量”……通过“零地招商”“腾笼换鸟”等措施,我市各地盘活了土地,激活了要素,推动实现土地资源的精准配置和高效利用,为产业发展壮大腾挪出了空间。
我市出台《深化“亩产论英雄”改革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正向激励为主,反向倒逼为辅”原则,在全市范围启动实施政策资源配置行动。同时,通过优化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建立资源要素配置差别化政策、强化工业亩产效益调度等机制,实施亩产效益产业领跑者遴选、“零地招商”提升亩产效益、新一轮设备更新、科技创新赋能、“智改数转”等行动,打出了一套推动“亩产论英雄”改革的“组合拳”,推进工业企业亩产效益提升。
随着“亩产论英雄”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全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从2020年的12.54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6.35万元。今年以来,全市共清理闲置和低效用地48宗,清理面积4090亩,其中盘活用地2970亩;签约“零地招商”项目40个,投资金额103亿元。全市亩均固投从2020年的123.86万元提高到如今的181.13万元。
数字化赋能
打造产业转型新引擎
生产排产、设备运行状态、订单库存……走进高安市蒙娜丽莎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数字中心,只见大屏幕上清晰显示着各类工况数据,为企业实现精细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我们的成品优等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每平方米能源消耗量由2021年的5.43下降到今年的3.76,实现了低碳与发展有机结合。”该公司总经理张松竹说。目前,该公司已通过“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评定,数字化水平等级达到L6级。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在“亩产论英雄”改革的引导下,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