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
2024年10月29日

漫笔渊明里

谢 季

游客在天宝古村游玩。 (何贱来 摄)

初识渊明里,我总是很自信地望文生义,把它与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联想在一起。因为他的《归去来兮辞》,还有那篇千古流芳的《桃花源记》。渊明里的寓意,莫不就是古往今来那些尊陶的粉丝们为纪念其田园风骨而约定俗成的乡间俚语?这便是我从邂逅渊明里至今,自以为是的狭隘解读。

其实,渊明里的问世,还得从清代初期的戏剧家裘琏说起。这位浙江慈溪的横山先生,在科举、仕途红尘中拼搏了50余年,后被康熙大帝封为翰林院庶吉士。公元1670年,他陪同岳父胡亦堂到新昌担任县令,随后竟与在奉新县芦田耕香院修禅的八大山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便有了1671年裘琏和八大山人的旷世相遇。分别时,裘琏激情洋溢地赋诗一首,赠予八大山人,盛情邀请这位彪炳画史的大师择时到新昌做客赏花。其诗曰:

买山何地可,仗锡有烟霞;

避暑愚公谷,谈经杨子家。

禅心凭落叶,世事听浮槎;

莫负渊明里,还来看菊花。

可喜的是,隐居于青灯古寺中的八大山人,心花怒放地接受了裘琏的邀请,不久便去了新昌,且随后多次前往,与裘琏一同在渊明里观光游览,谈古论今,听雨参禅,赋诗作画。所到之处,留下了不少轶闻佳作。于是,新昌古时的渊明里,沿着九岭山脉连绵起伏的走势,一路伴着耶溪河的秀美,成就了“宜丰印象”的文脉。

行文至此,不难看出,原来裘琏与八大山人绕来绕去,也是在引领后世之辈穿越时空,把文人墨客们带到了东晋时代陶渊明的桃花源中。那里鲜花盛开、绿树成行,男耕女织、祥和安宁,邻里乡亲热情好客,“并怡然自乐”。这种人间仙境般的世外桃源,正是陶渊明梦寐以求的夙愿。难怪他在官府的道场辗转了13个春秋之后,最终在彭泽县令的官位上不甘为五斗米折腰,悄然辞去官职,乘船回归故里,过上了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栽瓜种豆、饲鸡养鸭、饮酒品茶、赋诗作画,成就了《归去来兮辞》的千古佳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他辞官归田其乐融融的真实写照,引发了众多有识之士慕名相邀,纷纷按图索骥,沿着新昌的迁徙之路,寻找着渊明里的桃花源。

即便是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在出任瑞州监盐酒税官期间,尽管公务繁忙,但近水楼台的便利,成全了他常常因公顺道,总要虔诚地去澄塘秀溪的渊明居里朝觐一番,寻访先贤遗落的一些踪迹,且每每总是满载而归,收获颇丰,极大地激发了其兄苏轼对陶公的推崇。从而在北宋的文人墨客中形成了不可阻挡的影响力,使千百万在《桃花源记》中执着追求的人们在新昌渊明里找到了繁衍生息的桃花源。新昌的人丁兴旺,文化经济的繁荣,潜移默化地匡定了新昌渊明里的走势,陶渊明功不可没!

难能可贵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南宋之年任瑞州知府期间,率先垂范,尊陶敬德,多次亲临渊明故里体察民情,缅怀先贤。尤其是在获悉陶氏34世孙陶叔量曾与其为同榜进士后,在陶氏宗祠落成吉日,特意差人亲临现场,恭呈贺礼,以表祝福之情,使新昌一带的尊陶风尚更加风靡一时。

尽管尔后元、明、清期间战乱频繁,烽火连天,灾祸不断,民不聊生,但新昌自古因环境、民风和人文等要素形成的“渊明里”效应,无疑为这块风水宝地培植了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壤。难怪从古至今,湘赣一带流传的“万载的爆竹浏阳的伞,天宝的妹子不用拣”的民谣,形象地概括了宜丰百姓的纯良善美。尽管早在三国时期就立县建制的宜丰从天宝县治一路走来,又在辛亥年间重新取代了新昌的县名,但渊明里的文脉光辉,更加绚丽多彩。究其缘故,乃是陶渊明在天有灵,庇护着宜丰的渊明里,年复一年赓续着新生活的桃花源。

令人欣慰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宜丰的决策者们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弘扬尊陶之风,传承渊明里文化。于是,宜丰县陶渊明研究会应运而生,且成果斐然;陶渊明纪念馆拔地而起,游客门庭若市;渊明里文化印象论坛、学术交流,更是学者云集,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唱响了渊明里新时代的强音!

显然,在崇尚与研讨的同时,各种文化情结交融撞击,偶尔也会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说陶渊明不会做官,但这红尘中为官不易的人千百万,退一步海阔天空,过去了就过去了,可陶渊明却是唯一。也有人说陶渊明逃避现实,追寻的只是自己梦幻般的桃花源世界。即便是伟人毛泽东,当年在登临庐山之际,放眼鄱阳之畔的彭泽,激情澎湃,感慨万千,也曾幽默豪情地叩问过:“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每每读到伟人的《七律·登庐山》,我也总是在感慨之余赧然一笑。伟人毕竟是伟人,陶令毕竟只是彭泽的县令。但在先贤与伟人面前,我一直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扪心自问,岂能不自量力,鹦鹉学舌地谈论人生的最高境界?唯有真诚的拜谒与景仰,才能慰藉一些灵魂深处的浮躁。

由此,不能不令人更加钦佩共和国的将军甘祖昌,虽战功卓越,身居高位,却执意请求解甲归田,硬是轻车简从,带领家人回到了江西莲花故里。不仅如此,甘祖昌还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引领父老乡亲自力更生,艰辛创业,开创了一片幸福生活的新天地。尽管甘将军的家园建设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们异曲同工的人生壮举,永远值得人们千秋万代地颂扬。

耶溪潺潺,客舍青青。欣然重访陶渊明始家故里宜丰,一路分享渊明里千百年来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红色的、生态的、梦幻的、立体的,无处不洋溢着一种异常亲切的温馨。

渊明里,一张多么厚重的历史文化名片!

没有上一篇了... ... 新街毛泽东同志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