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近年来,我市全力构建“党建+红色物业”模式,通过深化社区治理、优化便民服务、改善人居环境等举措,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将基层治理的“末梢”成功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前哨”。(据9月17日《宜春日报》)
邻里矛盾、物业纠纷如何巧妙化解?小区停车不规范谁来管?独居老人生活起居无人照看怎么办?这些看似家长里短的小事,都是和社区居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大事,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乎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面对这些基层治理的新任务新要求,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抓好党建引领是关键。
促进网格党支部、驻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四方联动”,实施“筑堡工程”,把群众的“需求清单”变成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和“筑堡工程”的“建设清单”……宜春市的实践证明,有了基层党组织牵线搭桥,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小社区”也能彰显“大作为”,写好民生“大文章”。
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需求更加多元化,社区工作面临新挑战,也迎来新机遇。不断加快完善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让党组织带头搭建民主协商平台,将话筒交给群众,党员群众共同参与,想尽方法将基层的千根线拧成一股绳,让基层治理从过去的“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增加服务供给,补齐服务短板,给社区居民带来“触手可及”的民生关怀。如此,社区才能成为居民最安心的港湾。(梁诗韵 作者为江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