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米高的巨型稻,树一样高的甘蔗,一个个金黄的柚子……五彩斑斓的农产品展示区成为最亮丽的风景线。21日上午,“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2024年南宁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启动仪式吹响号角。活动现场的现代农业丰收展示、特色农产品展销与品鉴、农耕文化体验及科普、全民打卡共庆丰收等主题内容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与农民朋友一起共享这场好看、好吃又好玩的南宁农业丰收盛宴。(据9月22日《南宁晚报》)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劳动力“青黄不接”、农业“后继无人”的情况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因此,鼓励和支持年轻农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是当前和今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扛起粮食安全的责任,坚决打好耕地保卫战和种业翻身仗,需要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描绘中国丰收的壮美画卷。
据媒体报道,近两年来,我国已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2000万人。可以预料,当农民成为一种职业,新的理念、经营知识将会培育和造就数以亿计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返乡创业的先锋队,助力乡村振兴。
时至今日,丰收节逐渐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风俗。换言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会感召更多农民回归田园,将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视为一项神圣职业。因此,我们在谋划完善农民职业化相应制度的同时,应坚持不懈地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扩大投资和消费要把重点放在农村。特别是必须注重提供充分的就业、医疗、养老等保障,解除新型职业农民后顾之忧,感召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新生力量。(张西流 作者为湖北公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