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
2024年09月26日

一场热腾腾的文旅盛宴

——这场节庆活动带给宜春什么③

李蓉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如何把文化与旅游“融”得自然、“合”得协调,让人民更满意,让城市更有格调?从月亮文化旅游节中能一窥全豹。

经典的中秋拜月、火龙追月追捧者无数;不断创新的曲艺展演、非遗体验参与者众多;博物馆里,各种展品吸引年轻人踊跃打卡;明月山景区内,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游客驻足停留。既展现诗意中秋的文化魅力,又打造多元消费新场景,历经时光磨砺,月亮文化旅游节,这场热腾腾的文旅盛宴愈发醉人香醇,吸引着八方来客前来共品,为红红火火的宜春文旅融合市场再添了一把火。

山与河兼美,月与城相依。在宜春,一轮明月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月亮文化,更是凝结了岁月印迹与深厚内涵,更多地赋存于人的精神,呈现为一种格局,坚守初心、积蓄力量,终将迎来“万顷波涛拥海来”的豁达淡定;彰显出一种自信,从当初“我看世界”走向舞台的振奋,到“世界看我”广邀宾朋来一场“诗和远方”双向奔赴的自豪高远。独一无二的月亮文化,成就了宜春这座城市独有的底气神韵。

文化基因解码愈多、激活愈快,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推力也愈强。从春看花、夏避暑、秋赏月、冬泡泉,到吃在宜春有口福、泡在宜春享清福、住在宜春全家福,再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节庆、周周有场景,“非遗+旅游”“博物馆+旅游”“美食+旅游”……传统文化因技术赋能如“老树开花”,被更广泛地传播与弘扬;新兴文化产业又像雨后春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集聚成势、生机勃勃……去年,仅“引客入宜·宜春多胜游”系列活动,宜春吸引境内外游客近200万人次。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从底层逻辑和内在联系上看,文旅本就是一派。但其实,从“磨合”到“神合”,文旅真正融合却并非能一蹴而就的易事。比如,在认识和操作层面,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割裂。有的滤镜加持之下造美景,简单地把“旅行”和“打卡”画上等号,虽引得人们蜂拥而至,但瞬间便翻了车;有些本身底子不错,但在运营中只是肤浅地堆砌文化元素,效果适得其反。

无论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还是“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人们到一地旅行,不仅是参观“圈”起来的景点,也不仅是为了放松感官、亲近自然,更是为收获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身心体验,在精神层面得到滋养和提升。文化,始终是文旅融合的魂;人,始终是其应凸显的核心。

百年历史看上海,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西安。纵观这些旅游“长红”城市,无一不是深度赋予文化内涵,以更多地凸显人的需求为文旅消费加分。事实上,爆款并非产品、市场和传播等要素的叠加,而是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创造出新场景,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旅游,更大的价值也在于把更多的文化责任和文化价值沉淀于产品中,让文化软实力更能锤炼出文旅硬功夫,焕发出更持久的魅力,深厚文化自信底蕴。

文化自信很宏大,却也很平常,不在豪言壮语,也不是标榜炫耀,而是根植于内心深处的自觉与认同。发展文旅是一个系统工程,智慧与耐心不可或缺。或许,沉淀更是一种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正如一轮宜春月,不断沉淀、打磨自身,涵养广阔胸怀,必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迎来鲜花与掌声,迈入自己的next level。

没有上一篇了... ... 构建学习型社会,点亮终身教育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