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音乐生产大国,酷狗、网易云、抖音等平台每年产出的歌曲多如牛毛,呈现红红火火的发展势头。如何在这种背景下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并加以创新,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笔者从事歌词创作19年,在全国发行了300多首流行歌曲,传统的艺术歌词也笔耕不辍。根据多年的写作经验,笔者对当下的歌词创作领域有些个人见解。
目前,兼具开拓意识的词人、敢于大胆尝试的词人及有创新性和包容性的词人真的太少了,急需后备力量跟上。歌词最重要的两个元素就是个性与审美。这两个元素涵盖了所有歌词的方方面面。有趣的是,有些写传统艺术歌词的作者看不起通俗音乐文化。其实没有必要。阳春白雪固然高雅,下里巴人也很接地气,在一众主旋律的高歌吟唱中,老百姓的心声也值得倾听。当然,在当代乐坛,高雅音乐的杂尘被过滤的机会大一些。但很多老百姓传唱的流行歌曲也就是大家所称的口水歌,表现情感和人生感悟方面更加直白和大胆,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想到什么就唱什么,不拘一格,反而更受老百姓欢迎。不过不管是什么歌曲,都要有自己的个性和审美,没有个性,歌词便会变得索然无味;没有审美,歌词便打动不了人。高雅音乐要传承和发扬,要把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接续下去,但是也要兼具老百姓的欣赏口味,大俗即大雅这一句话是前人的经验之谈,也是我们写词人应该注重的地方,因为歌词与其他艺术不同,它是写给大众听的,最终要交给市场检验和老百姓评判,只有大多数人喜欢,说好,你的音乐作品才算是成功的。
目前国内音乐界,只有少数一批人能做到商业与艺术兼具,大部分音乐人的生存现状还是很残酷的。我们应该鼓励年轻人与社会多接触,写出市场性与艺术性相兼的优秀作品,让文化创意变成产值,从而刺激市场,生产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来。只有不停地在百姓心中扎根,不停地跟市场前沿接轨,不停地创新,才能把优秀的文化输出给世界,提高中国音乐的世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