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李家裔报道:茜茜(被害人化名)家住万载县城,因存在严重智力障碍,她辍学在家。父母忙于生计疏于照料,白天只有年迈的奶奶监管照护茜茜。邻居小雷和小方(均为犯罪嫌疑人化名)趁茜茜一人在家时,多次强奸被害人致其怀孕。茜茜的遭遇不是个例。2018年以来,我市检察机关共办理了24件侵害残疾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侵害残疾未成年人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些悲剧的发生,警醒残疾未成年人的社会救助、教育权等合法权益未得到充分保护,导致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为避免更多的残疾未成年人利益受损、遭受侵害,开展残疾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今年5月,市人民检察院和万载县人民检察院共同构建残疾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模型,为强化残疾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提供数据分析辅助。
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贯通。市人民检察院和万载县人民检察院通过与残联、教体、民政等部门搭建大数据平台,获取侵害残疾未成年人数据基本信息及生效裁判文书、残联的未成年人数据、教体就学的残疾未成年学生数据、民政救助的残疾未成年人数据等信息,有效扫除因数据壁垒、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监督盲区。同时,划定包括刑事裁判监督、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在内的多项监督点,通过比对,发现性侵残疾未成年人案件定性、量刑错误,残疾未成年人受教育权、享受社会救助权益缺失等线索,为实施法律监督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支持。
做好数据分析,充分保障权益。片面、孤立地看待违法犯罪,往往难以实现识别单条犯罪链上的异常信息,但是数字检察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检察机关履职方式。通过运用大数据筛查、比对、碰撞,实现对一条犯罪链条多个信息点的综合分析。多条犯罪链条间也能出现交集,并显露问题线索。残疾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模型建立后,我市检察机关摒弃“案结事了”的单一办案思维,转变为基于大数据的多元履职思路。例如,靖安县人民检察院通过模型综合分析性侵害残疾未成年人案件数据,发现案件中的残疾未成年被害人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未得到保障。针对此条线索,该院向该县民政局立案行政违法监督案件,并制发纠正违法检察建议,让残疾未成年人及时获得社会救助。
突出实战实效,推动社会治理。针对模型查找到的线索,万载县人民检察院批量监督立案、纠正错案,并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填补残疾未成年人救助保障漏洞,通过“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监督路径,推动解决体制机制性问题。模型建立以来,共获得线索200余条。经调查核实,查找出2件侵害残疾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判决有误,9名残疾未成年人未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应获得救助的3名残疾未成年人未落实社会救助。对此,检察机关提出抗诉2件,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7件。同时,牵头有关单位签订《关于联合开展残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为各单位履行残疾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提供指引,构建残疾未成年人保护长效机制,促推“六大保护”相融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