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公积金政策是各城市支持住房消费的重要举措之一。近期,全国多个城市出台公积金贷款“带押过户”、支持“商转公”贷款、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等政策,加大公积金对购房者的支持力度。对于购房者来说,这些新变化能够带来多大的支持作用?政策执行过程中,还要注意什么问题?(据4月9日《经济日报》)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已颁布实施20余年,在惠及广大购房者的同时,仍存在缴存制度不完善、城市之间资金无法融通、资金提取使用和保值增值渠道偏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比如,对很多中低收入职工来说,个人账户缴存余额偏低,很难达到公积金的放贷门槛;即便有资格申请,所获贷款额度也有限。可见,优化公积金政策具有现实意义。
多地出台公积金贷款“带押过户”、支持“商转公”贷款、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等政策,显然是一种纠偏之举。“带押过户”简化了交易流程,缩短了交易时间,减轻了缴存职工筹措资金的压力,有助于缩短房产交易周期,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开展“商转公”业务,将有效减轻住房公积金缴存人还贷压力,切实发挥公积金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作用;部分城市公积金可支配规模较大,通过“商转公”盘活存量公积金,有助于购房者减轻还贷压力。此外,允许购买商品住宅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款,将减轻购房者前期资金周转压力,有助于住房需求的释放。
事实上,优化公积金政策,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点,让公积金承载更多保障功能。应加快修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推进公积金制度改革和管理。首先,应严格控制公积金缴存上限,提高下限,不断缩小行业间差距。同时,降低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门槛,提高使用率并适度扩大适用范围,除了实行公积金“家庭共济”,还可以用于养老、买房、租房、医疗,甚至可以用于教育投资等,让公积金发挥更多作用,真正惠及广大中低收入人群。更重要的是,可采纳专家建议,重新思考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定位,把各地分散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集中改为政策性的国有住房银行,纳入国家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张西流 作者为湖北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