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父亲在北师大读书时,恰逢北京解放,他随即投笔从戎,先后参加了西北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荣立战功;转业后到一家印厂做校对,特殊年代又被精减回原籍,在老家农村务农23年,其间曾断断续续先后在两所学校当民办教师;年届花甲之时,落实政策,最后安享晚年。父亲一生经历了工农兵学教,这不仅是他个人跌宕起伏人生的真实写照,也多多少少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一个缩影。
-
小寒节气,日子
还沉迷在暖融融意象的温存中
人们的心灵,丝毫没有
感受到季节的凄切与凛冽
没有冰雪覆盖的寂寥
没有寂冷的惆怅
也没有不堪吟咏的憔悴思绪
只有走向新年的脚步铿锵
虽然走进了冷寒的季候
尘世喧嚣中,并不见
思想被冰封,印入眼眸的
都是按捺不住的喜悦和律动
-
送走晚霞迎来日出,
每个人都在辛苦赶路,
三餐四季妻儿父母,
追梦的人啊停不下脚步。
柳暗花明山重水复,
拨开那迷雾风雨无阻,
汗水泪水热血交付,
为明天拼一个义无反顾。
世有千般苦勇敢去奔赴,
没有青春可以辜负,
灯火阑珊处花开又一簇,
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深情抵万难真爱解千忧,
-
2015年11月,娘突发脑出血,被连夜送往省一附院施行开颅手术。手术很成功。康复后,娘独居于乡下的老屋,至今快十年了。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饭时分,我接到了娘的电话。
娘说:“建伢,我的药吃完了,已经有两三天没吃了。”
我连忙问:“是哪种药?上个礼拜不是刚给您送去了吗?”
-
北 梦 (摄)
-
腊八有感
杂粮五谷满砂锅,咸淡浓稠任搅和。腊八来临年已近,回头但愿未蹉跎。
小寒蜡梅
凝云蔽日小寒天,叶落纷飞浸冷泉。一剪梅花疏影处,身披玉雪傲崖边。
-
我的家乡,头枕着九岭山的余脉,
孕育了官山福地和“三个半屋场”。
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来宜丰走走吧,这里山水相依、一路风光。
春天的石花尖,看漫山杜鹃染红天际。
夏天的双峰竹海,清风徐徐吹散热浪。
秋天的古阳寨,金黄的稻谷压弯了云海梯田。
冬天的天沐温泉,洗净游子满身的疲惫和奔忙。
-
红薯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生命关爱另一种生命的媒介。
我对红薯的感情太深了,以至于三言两语无法表达清楚。这种感情来源于那段艰苦岁月的积淀。
对于红薯最初的记忆是在养母家。我的童年是在养母家度过的。那是个天天劳动还难以养活自己的年代,面黄肌瘦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的标配共像。红薯才刚拱破地皮,便被眼尖的放牛娃瞄上了。他找来一根小木柴,扒拉几下挖出红薯,在身上随便擦拭几下,就把一个红薯从温暖的土里搬到了更加温暖的肚皮里。在农村挖几个红薯是不算偷的,因为大家都干过这种事。放牛娃中就有一个我。晚饭照例是红薯。“粮食不够,红薯来凑”是当年农家人的生活常态。蒸或煮是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烤或炸也是有的,但炸要用油,一般人家没有这么阔绰,除非过年。天天吃红薯,哈气都带红薯味,放屁更有红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