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袁小明报道:金秋九月,漫步袁州区湖田镇,处处生机勃勃。近年来,该镇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在挖掘乡村内在和谐、内在美,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方面持续发力,乡村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和美”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
“党建+产业”,叩开乡村致富门。该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作用,根据自身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优势,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策略,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坚持将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采取“支部+企业+农户”模式,重点培育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富硒脐橙、凤冠梨、金兰柚、蓝莓、葡萄等特色产业发展,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今年坪田梦来脐橙和王华里公堂富硒脐橙丰产,产量达到25万公斤,成为区级富硒拳头产品。同时,重点打造“菜篮子”工程和观光农业,种植有机蔬菜和无公害蔬菜3200亩。此外,大力扶持畜牧业发展,全镇年出栏生猪2.4万头、存栏3万头,水产106吨,养殖蛋鸡2.8万羽。
-
本报讯 记者邬文名报道:9月24日,由省科协、省科协党校主办,市科协承办的2024年省科协市县科协主席培训班在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办。省科协党组书记曾萍作专题报告。
此次培训为期5天,旨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培训科协相关业务技能知识,提升科协系统思想政治水平和履职尽责能力。
-
本报讯 黄娟报道:今年以来,铜鼓县财政局从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创新投资机制、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入手,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和保障。
该局根据县域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竹木加工等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以“财政惠农信贷通”“财园信贷通”等政策为重点,为企业融资开通“绿色通道”,以低息惠企助力特色产业,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
9月13日,在宜春市“工会帮就业”养老和护理职业技能培训班现场,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向学员讲解老年人基础照护技巧。
近期,宜春市总工会针对有就业和提升技能水平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成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转岗待岗职工、进城务工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人群,举办“工会帮就业”养老和护理职业技能培训班,从基础照护、生活照护、康复服务等方面开展理论与实操指导,提升学员的服务技能和业务水平。近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和常态化开展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促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
本报讯 余冲 涂维吉报道:9月初以来,奉新县林业局发挥林长制作用,压实责任主体,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该局严格落实“一长两员”责任,强化村级组织领导。村级林长负总责,村“两委”成员和专职护林员坚持到岗到位,加强巡逻看护,尤其是对森林火灾易发村(社区)、地段、坟区,实施重点监管。
-
本报讯 朱刚麒 周洲报道:“大爷,你家的厕所改造得怎么样了,能正常使用吗?”近日,丰城市剑南街道纪委就农村厕所改革工作进行实地走访,现场督查“厕所革命”民生工程落实情况。
剑南街道纪委通过听取情况汇报、查阅台账资料、入户走访抽查、查看施工现场等方式,对各村(社区)改厕情况进行全方位督查,详细了解各村(社区)改厕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等情况,督促各村(社区)拿出有效措施,有序推进户厕改革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节点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截至目前,此次督查发现部分村户厕改革完成率较低、台账资料不完善等3个问题。剑南街道纪委及时向相关负责人进行反馈,并要求建立问题台账,逐项销号,确保全覆盖、无遗漏。
-
本报讯 涂静报道:今年以来,靖安县双溪镇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主动上门问需,高效助企惠企,推动项目落地,用精准“软服务”培育企业发展“硬实力”。
“您好,我是贵企项目专员。之前您提出的为项目拍摄航拍照完成技改项目入库的诉求,我镇已安排人员进行拍摄,如有后续问题请及时联系。”该镇项目专员邹公式在收到亿洁新材料有限公司诉求后,及时与企业沟通反馈。
-
阁山镇入企帮扶促发展
本报讯 近日,樟树市阁山镇联合相关部门组成帮扶小组,开展入企帮扶活动。活动中,帮扶小组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发展规划以及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向企业宣传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惠企政策,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柳 婷)
-
本报讯 左本金报道:“今年新建了停车场,再也不用担心没地方停车,也不会因为路边停车影响交通了。”上高县蒙山镇水口圩社区党支部书记黎国义笑着说。
蒙山镇受地理环境限制,集镇上只有一条双向道路,每到节假日,道路两旁便停满了车。“停车难”逐渐成为困扰集镇群众的“心头结”。
-
近日,上高县田心镇官溪村种植的猕猴桃进入成熟期,当地组织青年党员志愿者帮果农采摘。近年来,上高县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实施,采取“合作社+党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基地务工等形式,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傅 露 摄)
-
本报讯 龙明 谢梦丽报道:“镇党委、政府这么关心我,我一定加倍努力办好企业。”近日,落户万载县白良镇的江西省海派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根兴奋地说。
李志根是白良镇良福村人,十几年前,在回乡过年参加乡贤座谈会时,响应家乡号召,在良福村成立了江西省海派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公司年总产值达3000万元,年税收达150万元,安置周边村民就业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