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日报

01

从养老到享老 本报记者 李 澄 刘朝辉

从适老化改造提升居家安全性,到医养融合保障老年人健康,再到农村养老服务改革全面铺开、精准惠及……近年来,我市积极围绕用好国家“两新”政策,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激发养老服务消费,促进老年健康消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安康的晚年时光。截至去年底,我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26个,养老床位合计2.62万张;全市医养结合机构19家,医疗床位2224张。

小改造托起养老大幸福

“听说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消息后,我们第一时间就提交了申请,如今,改造工程已完成,我们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家住上高县敖阳街道墨建小区的颜奶奶说。在今年的适老化改造项目中,街道为她家的卫浴、厨房进行了改造,卫生间安装了沐浴椅、铺了防滑垫,还配了防滑拖鞋,更新了老旧的橱柜,合理规划了收纳空间,方便老人分类存放物品,极大提升了老人的生活幸福感。

当下居家养老仍是我市大部分老年人的首选,居住环境关系到他们晚年生活的质量与幸福指数。去年9月以来,我市按照“自愿、安全、便利、经济”的原则,以“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为主要目标,支持4028户居住在本市范围内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和老年用品购置。截至目前,共发放补贴资金1047.74万元。

“我们按照‘一户一补、先到先得、自主选择、资金直补’原则,最高补贴每户3000元,有序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彭学渊介绍,目前,全市居家适老化改造竣工4028户,其中改造类1866户,购买适老化产品类2162户。

医养融合让老人更健康

“老易,今天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4月15日,市中医院15楼的老年医学科里,科室主任陈童走进医养结合专用病房,耐心询问患者身体状况。78岁的特困户易邦信缓缓坐起,激动地告诉记者:“医生每天都会来看我,我住在这里24小时有护工照顾,三餐都帮我送到床头来。”

我市有效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对养老机构巡诊服务全覆盖,促进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深度融合。袁州区社会福利中心的医养融合实践颇具示范意义。该中心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床位有200余张,整体功能布局以人为本,无障碍设施和生活设备一应俱全,能充分满足供养对象在生活保障和照料护理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近年来,市中医院每周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到该中心巡诊,为老人做针灸、理疗、测血压血糖等各项治疗,提高该中心的服务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仅去年以来,市中医院就派出262人次医疗专家为该中心的老人提供各项服务7126人次。

幸福小院让老人乐享好时光

棋牌娱乐室里,老人端坐木桌两端。专注下棋;健身器材旁,老人或坐或站,时而练练单杠,时而脚踩漫步机;院子内,几个老人围坐在一起,晒着太阳聊着天……4月18日,记者走进袁州区新坊镇东墉村“一老一小”幸福院,看到老人们如此享受着晚年的美好时光。

该幸福院前身是一所闲置的乡村学校,2024年,该村花费40余万元将其改造成“一老一小”幸福院,设有幸福餐厅、老年活动室(棋牌室)、版画书法室等。

88岁的易志文老人说:“这里每天提供三菜一汤,口味很适合我们。经常有志愿者过来为我们表演节目、修剪头发、按摩。”

东墉村“一老一小”幸福院是我市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型养老服务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我市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建设改造16家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整合利用腾退的农村学校、社区闲置资源等建设33个“一老一小幸福院”,常态化为老人提供助餐、文化娱乐、心理关爱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