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日报

02

适地种植特色林业作物 带动林农发展林下经济 宜丰县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本报讯 袁斌 记者邬文名报道:为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不断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钱库”,宜丰县林业局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多措并举推动林业特色产业发展。今年以来,该县投入100余万元,采用“适地种植特色林业作物、带动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模式,种植了山桐子160余亩、方竹120余亩,打造多处高质量高标准示范基地。

该县在国有林场坪坑、茜湖咀等山场打造山桐子种植示范基地。“株行距分别为3米、4米,每亩种植55至60株,全部为优质裸根苗……”种植现场,技术人员对种苗质量、整地要求、底肥选择、抚育管理各环节技术要领向林农深入讲解,实地指导山桐子树苗种植。据介绍,山桐子产业作为长效产业,有利于未来50至80年的稳定持续收入。山桐子在种植3至5年后挂果,8至10年后进入盛产期,树龄可达70年以上,年亩产果实1.5至2吨,可加工食用油200至240公斤,每亩可实现年收益4500元左右。除了果实的利用,山桐子挂果期长达4至5个月,果色由青变黄再变红,树形美观,果实艳丽多姿,适合开拓林业旅游等项目。

该县在国有林场兰田湾、黄坪等山场打造方竹种植示范基地。技术人员从开坑、立苗、覆填、施肥等环节,为大家示范讲解科学的方竹种植技术,通过手把手的现场传授,让大家迅速掌握方竹种植的科学技术。据悉,方竹成林后既是一片美丽的风景线,其竹笋又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年亩产鲜笋可达350至400公斤,每亩可实现年收益2800元左右。方竹种植既绿化了国土、美化了环境,又产生了经济效益。

近年来,该县林业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科学利用现有的林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业产业。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扩大山桐子、方竹的规模化种植,同时积极探索种植草珊瑚、黄精等林下经济作物,逐步引导周边林农利用山林资源多元发展,激活乡村林业发展新动能,让山林发挥出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