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罗舒琪 记者邬文名报道: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群众有合理诉求,如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响应?今年3月初开始,万载县鹅峰乡以全市“强作风、促发展”活动为契机,从构建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入手,建立直达民心的“民意直通车”运行机制,形成“民声快通、民情快研、民事快办”的管理闭环,在党群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自该项工作开展以来,鹅峰乡共收到各类诉求36条,响应率100%,周内办结率79%。“民意直通车”已然成为群众反映诉求、干部干事创业的新渠道。
民情民意“直通连线”。“干部走到家门口,主动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老人反映问题真是方便!”退役老兵郭黑贵说。他建议政府帮退役老兵把社保都买了。退役军人服务专干龙炳泉现场对退役军人优抚政策作出解释,并得到了郭黑贵的理解。
为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实现民情民意“直通连线”,该乡通过开设党委书记热线、安排干部定期逐户遍访各村、设立民意信箱,主动收集群众诉求,实现基层治理“双向奔赴”。起草“民意直通车”实施方案时,该乡党委书记坚持公开个人电话,架起群众与书记的连心桥,同时倒逼乡村干部主动作为。为防因事未接通电话,该乡在党委书记热线中同时公布了备用电话,由专人负责,力求实现“一打就通”。
合理诉求“三级研判”。“反映了问题有用么?”“不会又是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吧?”……面对村民的质疑,该乡用实际行动做好群众诉求反馈的“后半篇文章”。
该乡采用“三级研判”模式对收集的诉求进行分类研究、精准定位,为后续解决问题提供抓手。首先,由村委会进行初级研判,按照“三色管理”机制将诉求按照风险程度依次划分为“红、黄、绿”三个类别,分类研究,着力将小事化解在村;其次,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复杂问题,上交乡镇进一步研判,打破信息差,综合研究;最后,对涉及安全生产、重大信访维稳事件、重大矛盾纠纷等疑难问题,汇报给乡镇主要负责人,由主要负责人牵头跟进,纳入乡镇治理大盘统筹。
民生关切“快速响应”。“这个电话真是灵啊,反映的问题没多久就得到了回应,还有专人打了几次电话跟我说办理进度。”村民陈光员说,自己所住的幸福佳苑小区门口经过的车又多又快,需要加装减速带和监控,他偶然间看见小卖部门口的民意电话,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反映了问题。村干部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陈光员并及时联系辖区内供电所客户经理及综治办负责人落实此事。
为让发声渠道既“通”又“灵”,该乡建立健全“接诉即办”机制,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接诉后,村委会初筛可自行解决的诉求,要求三日内办结;复杂问题由乡镇分管负责人打破部门壁垒,协同处理,限时解决;疑难问题经研判后逐级上交至乡镇主要负责人,制定专项解决方案。
同时,该乡在处理过程中做好动态回访,避免群众诉求“石沉大海”,确保闭环反馈机制有效落地。每月汇总当月接诉处理情况,召开一次乡镇“民声分析联席会”,总结分析当月热点问题。针对3月份出现的土地纠纷、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该乡及时分析总结,为其后续解决类似问题积累经验、提供借鉴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