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年猪、磨豆腐、买年货、贴春联……临近春节,在靖安县高湖镇,村民们用不同的方式,感受浓浓的年味,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与希冀。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农村越来越美,农民越来越富。一处处新变化,透出开年乡村里的十足干劲。
“我们也喝上了自来水”
“现在,我们也喝上了自来水。”下观村新芬片村民熊令文一打开水龙头,干净的自来水便哗哗地流了出来,“感谢政府为我们提供了便利。”
“以前,新芬片的饮用水一直是由村民就地打井供应,属分散式供水,水量、水质得不到保障,用水极其不便。”下观村党支部书记邱振星坦言,长期以来的“用水荒”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和生产,群众迫切需要实施自来水工程。
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2024年6月,高湖镇组织挂村人员进村调查情况,并组织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及群众代表召开专题会,共同谋划解决问题。次月,该镇把新芬片饮用水工程纳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实施计划,向上级争取资金4万元,在新芬片新建蓄水池1座,铺设管网约2700米。经过多方努力,该工程历经一个月完工,新芬片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惠及群众40户100余人。
而今,乡亲们的日子如同清澈甘甜、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甜蜜绵长。
“公益性岗位改变了我的生活”
在高湖村农家书屋,有一位图书管理员,每天早晨按时开门,扫地清灰,整理书册,为村民登记借还信息……她就是舒青妹。“以前做梦都想有个固定工作,公益性岗位改变了我的生活。”舒青妹说。
舒青妹身体残疾,不能干重活,家里除了低保金外,没有其他收入,生活比较困难。前段时期,村里发了竞聘公益性岗位的通知,舒青妹成功应聘上了农家书屋管理员。“现在,我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生活越来越好,日子更有奔头了。”
“公益性岗位不仅解决了就业困难人员的收入问题,更是对他们精神上的支持。”高湖镇乡村振兴办负责人闻春雷说。目前,该镇共有公益性岗位人员93名,切实帮助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
“有奔头就不觉得累”
早晨,冬天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中港村。趁着好天气,脱贫户李江早早便开始忙碌起来。他先是来到家附近的猪舍,查看生猪情况,而后赶去与妻子一同喂养鸡鸭,最后到鱼塘里瞧瞧,忙活近一个小时才回到家中吃上早饭。
“上个月刚刚卖掉3头猪、60只鸡鸭,赚了7000多元。春节临近,特别忙,但是有奔头就不觉得累!”李江抹了把脸上的汗笑道。
殊不知,今年46岁的李江曾是一名对生活失去信心、靠低保“混日子”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他直言,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扶干部的热情,改变了他的想法和命运。
前几年,为激发李江增收的内生动力,帮扶干部经常到李江家做思想工作,并制定帮扶计划,建议他利用自家的林地,开启一条养殖鸡鸭、土猪的新路子。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帮了大忙,不仅帮我申请到每年6000元产业奖补资金,还帮我销售家禽,真的是太感谢他们了。”李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