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日报

07

靖安“五个一”打造群众满意医保 刘玉华 本报记者 曹思静

今年以来,靖安县医疗保障局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首要目标,以创建优质服务为主线,打造业务精、作风硬、效率高、服务优的靖安医保形象,让群众觉得医保办事安心、爽心、省心、舒心、暖心。

织好“一张网”

织好“一张宣传网”。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宣传方式,通过制作宣传手册、发送《一封信》、拍摄小视频等,并制作医保政策二维码宣传,以易拉宝的形式亮相于全县91个村(社区)、11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5家医院,全力打造全县城乡居民踊跃参保的浓厚氛围。

织好“一张排查网”。强化与民政、残联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强全县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等低收入人口排查,每周做好低收入人员参保数据的比对和推送,确保全县低收入人员应保尽保。

织好“一张合作网”。加强与税务、乡镇等部门沟通协作,做到一周一研判一通报,积极动员城乡居民缴费参保。2024年全县城乡居民参保缴费114555人,参保率100.4%。特殊群体参保13837人,参保率100%。

搭好“一个平台”

借助医保电子凭证推广、使用,推动智慧医保“村村通”落地,更好地服务群众。定期安排干部沉下去,手把手教村医医保结算操作,使村级门诊统筹实现了所有定点村卫生室全覆盖。全县110家定点医疗机构、14家定点药店都能为参保群众持医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就医购药提供即时结算报销服务。实现参保群众常见病、常发病“不出村”,在一级以下的村卫生室就能得到诊疗报销。

再造“一个体系”

全面构建“一中心、两条线”的经办服务模式,即以县医保服务中心为依托、以乡镇医保所为基础、以村级医保帮办代办员为补充的经办体系和以县医保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县乡两级定点医院医保科为基础、以村级卫生室和定点药店为补充的服务体系,组建了11个乡镇医保所,配备了91名村级医保帮代办员。在全县15家定点医院成立了医保科,14家定点药店和94个村卫生室均设置了医保服务点,全年对经办服务人员集中培训不少于2次,有力推动了医保经办业务“应放尽放、应沉尽沉”,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现参保群众就近即可办理医保经办各项业务,切实解决了群众医保业务办理的堵点和难点问题。

推行“一个模式”

持续简化经办流程,将“城乡居民、职工、医疗救助、门诊慢特病”几项零星报销业务梳理合并为一大类零星报销事项,制定了一个快速做好零星报销工作模式。按照当周受理、当周办结的原则,实行一次告知、一表受理、一次办好,坚决取消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建立主动服务工作机制,打破传统被动受理申请模式,将受理窗口延伸至群众“家门口”,逐步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每月提取全县特殊身份人员住院信息进行数据筛选分析,重点排查困难群众未享受“一站式”医疗救助待遇情况,确保了后续救助不落一人,最大程度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持续加强防止返贫工作。

抓好“一个标准”

全面提升窗口服务环境,打造常态化暖心式服务标准,在医保经办大厅配备饮水机、老花镜、雨伞、急救药箱等便民设施;在服务过程上,做到受理资料“一手清”,回答问题“一口清”,让“小小窗口”为群众提供“满满服务”。公开办事程序,在经办大厅醒目位置摆放办事指南,所有的经办事项流程一一上墙,做到办事程序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时限公开、承办人员公开,确保了各项医保业务流程在阳光下运行。全面落实“好差评”制度,摆放举报箱、意见反馈本、投诉电话等,多渠道监督评价工作人员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大力推动服务质效提升,提升了群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