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日报

04

千川汇海阔 风好正扬帆 —— 铜鼓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合唱比赛

纪念秋收起义95周年座谈会现场

“铜鼓里”文化旅游街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基层理论宣讲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底色。

复兴伟业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如何高举旗帜,以新的精神状态完成新的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启新征程,我们应当怎样凝心聚力,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拓前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我们需要如何以文化人、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展开新时代铜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答卷,暖人心脾、催人奋进。全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锚定“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党的理论入脑入心,主流舆论聚力提振,文化事业活力迸发,精神文明建设开花结果……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日新,为建设开放创新文明和谐新铜鼓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高举旗帜坚信守志 稳固铜鼓恒心

时隔四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考察调研。县委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意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广大干部群众掀起学习热潮,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传就到哪里。

如何把“大道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铜鼓在具体实践中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铜鼓围绕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全方位打造宣讲载体,搭建线上“互联网+党史学习”平台,推出“铜鼓红色故事”专栏,录制《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网课;打造“铜鼓大讲堂”“乡风文明义务宣讲团”“好人宣讲团”等宣讲品牌,多场次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基层理论宣讲,多维度充实基层宣讲阵地,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长效化;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基层理论宣讲大赛和制作“学习二十大 基层微宣讲”基层宣讲视频,用最质朴的语言、最鲜活的事例,讲出“党味、新味、土味”,将理论知识的丰富内涵传递到基层群众的心坎。

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铜鼓落地生根,在全县掀起理论学习热潮,持续春风化雨、浸润人心。广大干部群众信仰、信念、信心更加坚定,正不断把思想伟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和实际成效。

主流舆论声驰万里

远扬铜鼓信心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近年来,铜鼓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做宣传,铜鼓“总体进位、单项出彩”的发展态势频繁亮相主流媒体,唱响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昂扬旋律。

纪念秋收起义95周年座谈会,“领航中国”蹲点采访报道,第九届“井冈山文学奖”颁奖暨全国名编辑名作家江西采风行活动,“一带一路”共建“文化丝路”——铜鼓生态文明行,“红土地上看今朝”网络媒体铜鼓行……一个个精心策划的专栏专题、一组组精准聚焦的重头报道,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凝聚起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强大动能。

好风凭借力,潮涌正当时。铜鼓一个个新闻热点、工作亮点、典型经验不再“低调”,《铜鼓县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在就业帮扶上下功夫》在《人民日报》头版单条报道,央媒连续6次点赞铜鼓以竹代塑践行“两山”转化理念,《只为一人!15人驱车200公里“送血”》暖新闻引爆全网,多篇稿件在《人民日报》刊登……铜鼓形象立体呈现,广泛传播,知名度美誉度声驰万里。

信心之重,重逾黄金。铜鼓县全力推进融媒体中心改革,率先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举措》,党的声音覆盖面、内容生产力、新闻感染力得到飞跃式提升。改革一年来,时政稿件提升33%、社会新闻提升46%、视频增长350%、群众关注度提升280%。一个个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精品佳作,讲述着铜鼓发展的新故事,记录着百姓们幸福的新生活。

文产融合千帆竞发

振奋铜鼓雄心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这为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了信心决心、增添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铜鼓聚焦人民期待,坚持以文化人,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

“铜鼓里”文旅街区、秋收起义核心景区基础设施等10余个文化旅游项目相继建成,太阳岭避暑度假旅游、“隐墅的天空之城”民宿、七星岭星空露营基地等新型消费场景持续升级,天柱峰景区扩容人文内涵,迅速跻身网红打卡点,仅“五一”期间便成功引流10万人次。文化旅游促进市场强劲复苏,激发城市活力。先后完成24小时智能化城市书房、客家山歌演绎馆建设,并正式投入运营;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百姓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需要。

红色,是铜鼓的鲜明底色。近年来,铜鼓对县内69处革命遗迹遗址、122条红色标语进行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以红色名村为核心,打造了汤里国学教育基地、大公式水库红色研学馆等11个红色研学基地。挖掘整理红色故事77个,编制完成《铜鼓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创作了大型红色情景剧《磐石》和客家山歌剧《绣红旗》,成功联合江西省歌舞剧院创排大型红色原创音舞诗画剧《铜鼓往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已成为铜鼓人民世代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和光荣传统。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铜鼓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全县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改善学校办学硬件软件,完成新建、改建、扩建学校9所,新增学位4000余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利用教育城域网,通过“智慧课堂”、网络同步教研和“网络同步课堂”等有机集合,实现网络同步教学。出台《铜鼓县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最优政策、最佳平台、最好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2022年,铜鼓中学徐公式公式蟾宫折桂,斩获江西省文科第一名。

党的二十大以来,放眼铜鼓各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生机盎然。

文明之花春满人间

沁润铜鼓民心

近年来,铜鼓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滋养精神家园,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统领,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14万人口,拥有24位“中国好人”,21位“江西好人”,7位“宜春好人”,“好人”占比位居全国城市前茅。2023年,铜鼓居民黄英“带着公公出嫁”的故事,感动全网,获评第八届江西省道德模范,并被推荐参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好人之城”家喻户晓。

铜鼓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提炼“公益模式五严控七提倡”经验做法,印发《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市率先吹响了移风易俗的号角。各地涌现出许多新风新俗新规好故事好做法。英溪村党支部书记零彩礼嫁女、炉湾村党员夫妇坚决不办儿女满月酒、东浒村党员喜事不收彩礼等故事被江西卫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客户端、文明江西等挖掘、宣传。乡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60%以上。

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度巩固拓展。成功组织了“全民创城大家一起来”“文明城市创建 垃圾分类趣味运动会”等公益活动;设立文明城市创建“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和创城“红黑榜”,在全县上下形成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走文明路、做文明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全县创评江西省星级实践所站14个,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将技术能手、文化能人、法律明白人、百姓名嘴、社会组织领导人充实到志愿服务队伍中,目前,铜鼓全县有注册志愿者2.6万余人,构建起了“横到边、纵到底”的“8+N”全覆盖志愿服务体系。聚向善之力,享文明之风,铜鼓全县上下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当先锋的良好新风。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站在新起点,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奋力开创铜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叶晨鸽)

没有上一篇了... ...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