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日报

08

蔺道人与《理伤续断方》 廖国生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跌伤、碰伤等皮肉之伤,轻者局部组织疼痛、肿胀、瘀紫、行动不便,重者肢体骨折、脱臼、皮开肉绽,需卧床休息治疗。古代没有建病坊之前,百姓看病疗伤很不方便,只能找铃医。铃医也称走方郎中,肩背药囊,手摇铜铃,长年累月徒步游走于村头巷尾,给病人诊治开方,然后病家拿着方子去药铺抓药,回来再拿给铃医帮忙加工成末药、丸药、散药、膏药之类,有些药还要再晒干、炮制、研成粉末或熬制汤药才能给病人用。对一些皮肉之伤,铃医还需帮病人清创、上药、包扎、固定,并收取手续费。铃医相当于现代社会最基层的医生。

隐名埋术 耕种自给

古代袁州也有这样一位医生,真实姓名未知,只知道他叫蔺道人,从长安来,是生活在公元八九世纪的走方医,背井离乡,四处游走,最后“结草庵于宜春之钟村”(今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温汤镇仙巩村)。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他买了数亩田地,盖了几间草房,过着耕种自给的隐居生活。他时常与当地一名邓先生饮酒对歌,歌词大意为:“经世学,经世学成无用着;山中乐,山中乐土堪耕凿;瘿飘有酒同君酌,醉卧草庐谁唤觉;松阴忽听双鸣鹤,起来日出穿林薄。”此外,他还与帮他耕田种地的好友彭叟交情甚好,自己则长期隐藏医术而不露。一次,彭叟的儿子不慎跌伤,折颈挫肱,痛苦异常而得不到治疗,蔺道人不得已用医术施治。彭叟儿子的跌损之伤很快痊愈,蔺道人的医名也迅速传开。因求治者众多,影响了他的隐居生活,于是,他把理伤续断医术传授给彭叟,并让其发誓“无苟取,毋轻售,毋传非人”。待彭叟完全掌握了正骨疗伤技术后,蔺道人便不辞而别,不知所终。得蔺道人真传后,彭叟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医家。

后江西观察使来到袁州,得知蔺道人医道,便去拜访,然其已无踪影。为铭记蔺道人与彭叟功德,在观察使的倡导下,袁州刺史“易其村曰巩”,把蔺道人隐居地“钟村”改为“巩村”。从此巩村之名沿用了1200多年,至今仍保留,字没变方言音有点变,称“巩”为“钟”,称“下巩”为“下钟”,这可能是当地人对家乡古地名的一种眷恋,而演绎出现实版的古村落语言“化石”,这也为揭开《理伤续断方》这部中医古籍文献的神秘面纱提供了重要线索。

骨伤专著 造福百姓

当年蔺道人传授给彭叟的方书叫《理伤续断方》,后经医史专家考证为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全书共一卷分三论,文字精练,载药方46个,用药146味,汇集了唐以前骨伤科疾病诊治经验及成就,论述了临床上常见的骨折、脱位、伤筋、内伤等骨伤科疾病的分类分型,总结了理伤正骨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记载了洗、贴、掺、揩及内服外用方药,奠定了骨科辨证、立法、处方和用药的基本原则。尤其方书中精简实用的接骨技术、简单有效的夹板固定、使用方便廉效的膏丹丸散、工艺细致的炮制方法、灵活多变的内外用药技巧及实用又科学的“治损七步”和“治伤六法”,成为后世一千多年来骨伤科临床治疗准则。

《理伤续断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骨伤科的诊断及治疗体系基本形成,展示出蔺道人与彭叟当时精湛的接骨疗伤医术,反映出我国八九世纪骨伤科学达到了世界级先进水平,为我国乃至世界骨创伤治疗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了我国骨伤科最早流派。千百年来,蔺道人的骨伤科学术流派特色及临床成就得到了传承弘扬,直至今天,仍闪烁着无限灿烂的光辉。蔺道人与彭叟不愧为中国医学史上杰出的中医骨伤科大师、中国创伤骨伤科学早期奠基人、中国式接骨学鼻祖。

千古名医 世代铭记

蔺道人是一位善于总结前人治伤经验、承前启后的骨伤科大家,他的医学成就在中国骨伤科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得到历朝历代官方与民间的推崇。由于古代印刷业不发达,加上民间有传男不传女、传族内不传族外的保守思想,《理伤续断方》只能靠“口传心授”和手抄本形式内门传承。袁州人称《理伤续断方》类似方书为“打书”、师傅为“打师”的民俗留传至今。到宋元时期,《理伤续断方》一书手抄本影响逐渐扩大,已流出袁州府,传到吉州的安福、永新及抚州的南丰、湖南的潭州等地,如元代永新人李仲南在1331年撰刻《永类钤方》时就收集了大量《理伤续断方》内容,以“上巩彭氏家传方”和“彭氏口教方”条文出现。这时期对蔺道人与彭叟及《理伤续断方》已仙化了,称《理伤续断方》方书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称作者为仙人,称巩村为仙巩村。明代以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已出现多种写刻本,其中吉州安福人谢氏的明洪武本(1395年版)最珍贵,原刻本现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列入一级保护文物。新中国成立前,仙巩村还保留了村民自发抱团供养“蔺仙人”“彭祖师”菩萨的习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三日起到来年三月初三日,全村村民分成六个小组,分别将庙里的“蔺仙人”“彭祖师”等大神菩萨请出庙,领到各团组村民家里住上一段时间,让村民轮流烧香上供品,每组供养半个月,三个月后村民再举行仪式送回大庙,这是当地不成文的规定,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庙会自然解体才停止。但袁州民间“蔺仙人”“彭祖师”和有关“打书”“打药”“打师”的传说故事一直被后人传颂。

近年来,蔺道人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故事传说得到了有识之士响应和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先后成立了蔺道人研究会,完成多项专题研究,出版了研究成果等书籍,成功申报了蔺道人与彭叟的故事、蔺道人接骨疗伤医术两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蔺道人当年隐居地石庵被列入宜春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在仙巩村兴建了蔺道人文化纪念馆和中医骨伤科发展史馆,矗立了多尊仙师雕像。蔺道人文化纪念馆于2022年5月被宜春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宜春市科学技术局命名为宜春市首批科学家精神纪念馆和科普教育基地。这一系列举措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称颂和《中国中医药报》记者的点赞,也为弘扬祖国医药、传承大师技艺、振兴宜春中医药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