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春风轻柔,阳光暖煦。在铜鼓县三都镇西向村的梨园里,洁白的梨花竞相绽放,好似繁星缀满枝头,又宛如层层堆砌的皑皑白雪。
陈春生和妻子手持剪刀,眼神专注,在繁茂的花枝间仔细寻觅,挑选着那些过密以及长势欠佳的花朵。“咔嚓”声接连不断,一朵朵梨花簌簌而落。夫妻二人时而停下手中动作认真端详,确保每一朵留存的花都能拥有充足的生长空间与养分。
今年52岁的陈春生,自1990年便投身种梨事业,已然是当地经验最为丰富的种梨能手。他目前种植了30亩梨树,去年因雨水偏多,亩产仅1000斤,平均售价为6.5元/斤,收入约20万元。“今年春天天气格外好,花开得起码是去年的两倍之多。倘若后续天气正常,再加上精心管理,今年产量预计能达到去年的两倍。”陈春生满脸笑意地说。
在另一处梨园,吴德平、吴清山、吴德辉、吴清石四位合伙人正指挥工人安装弥雾系统。吴德平介绍,高压弥雾系统涵盖过滤、增压、清洁以及电控系统。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高压泵将药液增压,再经特殊喷头将药液雾化成细微颗粒,形成弥漫的雾状。这种喷雾方式能使药液更好地附着在作物表面,极大地提高了药剂利用率与防治效果。在高温天气时,还能通过喷水有效降温保湿,为果树营造优良的生长环境。
“相较传统喷药方式,高压弥雾系统的雾滴更为细小,喷药更为均匀,作业速度更快,有效减少了药液的浪费与流失。这既降低了用药量,又高度契合当下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潮流。”吴德平分析道。凭借节省人力、节约时间、把握天时的显著优势,种植户们得以摆脱天气与人力的束缚,能在最佳时机开展农事活动,为农业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力保障。
梨园的另一边,当地20多位妇女头戴草帽,正忙着给梨树疏花。吴德平介绍,整个疏花时间需要一个多星期。
吴德平、吴清山、吴德辉、吴清石四人合伙成立了合作社,种植了120亩有机梨。去年亩产约1000斤,产量和售价与陈春生的情况相近。
据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驻西向村第一书记杨建介绍,西向村现有梨园面积达1400亩,种植农户60户,年产梨近千吨。为保障梨农增收,村里修建了150平方米的冻库,免费供梨农使用。协助梨农完成了统一的富硒认证、绿色认证,设计了专属logo,统一了产品包装。多次邀请省农科院的果树专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还组织当地梨农外出参观学习。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积极与多个省直单位沟通联系,助力果农销售产品。
从零起步到千亩梨园飘香,从零星试种到产业集群崛起,西向村用十余年光阴成为三都镇甜蜜产业带的重要一环。如今,标准化种植基地绵延成海,年产千吨鲜果压弯枝头,小梨子持续释放能量,梨农收入逐年增长,这条“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产业升级之路,正结出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 (汤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