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无岁月平凡事,倾得一壶浓淡香。武侠小说里,高手练功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而在炒茶的人眼里,三分茶青,七分茶功,炒得好也是一门绝技。
每当新茶开始采摘,靖安县官庄镇双溪村村民毛小菊就开始忙碌起来。1970年出生的毛小菊从事手工制茶已有44年。一翻一抖、一揉一捻间,毛小菊的青春在茶香中沉淀。
2020年,毛小菊凭借娴熟的手工制茶技艺被评为靖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靖安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2022年被评为宜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靖安白茶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
1970年12月,毛小菊出生在靖安县官庄镇双溪村,从小就对茶文化感兴趣,10岁起跟着母亲学做茶,成年后拜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师傅学习手工炒茶,1992年又前往浙江省杭州市中国茶叶研究所学习龙井茶制作工艺,2002年至2013年在靖安县白沙坪度假村从事茶叶加工制作。
3月1日,我们来到靖安县仁首镇茶叶加工中心,只见一人坐在砂锅前,一边用手翻动着茶叶,展示着手工炒茶技艺,一边讲解手工炒茶的知识要点,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前来交流学习,这位“铁砂掌”便是毛小菊。
“大家注意看,现在要演示的是炒茶最关键的一环。”毛小菊站在青烟袅袅的炒茶锅前,特意侧身让出观察角度,十几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立即朝这边望了过来。她边说边将手掌悬在锅口上方三寸处,像老中医号脉般凝神片刻:“炒茶最重要的便是杀青,去除茶叶中的青草味,锅温需要达到300摄氏度左右。”毛小菊的一双手,便是感知锅温的温度计。她将手掌伸入锅中,热感袭来,再翻面用手背感知温度,“觉得有点烫的时候,温度就到了。”毛小菊说。
毛小菊口中的“有点烫”,一般人可不敢轻易尝试。自打10岁学习炒茶,她的手早已习惯高温,并且还能精准感知炒茶所需的不同温度。炒茶时,她一边熟练地调控着砂锅的温度,一边灵活变换手法,全神贯注地观察茶叶在砂锅中的细微变化。“手工炒茶的精髓就在于感知。”对于毛小菊而言,手工炒茶并非简单的动作重复,而是凭借丰富经验和敏锐感知,实现人与茶、火的和谐交融。
毛小菊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她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当地茶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024年以来,她现场传授手工茶制作技艺3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茶农。2014年,毛小菊当选为双溪村村委委员。因为自己平时在村委上班,无法及时采摘新茶,毛小菊便大量收购野生茶鲜叶,每年要收购上千斤,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机械逐渐用于靖安白茶的制作过程中,但毛小菊对手工制茶有自己的执着:“炒茶是一项很有魅力的非遗技艺,应该将这项技艺传承与发扬。我会守住初心,以做好一杯茶为宗旨,继续坚守靖安白茶传统工艺的传承,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学习传统的手工制茶,把靖安白茶发扬光大。”
(叶丹云 黄一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