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乐趣多多。我个人认为,除了传统的琴棋书画、花草虫鱼之外,老年人也不妨涉足收藏领域,品一品收藏之乐。
老年人搞收藏,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时间相对充裕。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之后,把家当成了新的工作岗位。这个新岗位对时间要求不会像朝九晚五那样苛刻,老年人可以任意、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这给收藏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其次,阅历相对丰富。老年人阅尽了人间世事,社会经验和各种知识比较丰富,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为老年人从事收藏活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最后,交流比较广泛。老年人社交面比较广,这有利于收藏活动中的互通有无。藏友们经常在一起切磋交流,有利于拾遗补阙,增进知识。
我当初正是基于我个人的这三种优势才迷上收藏的。经过几年的收藏实践,我认为,老年人搞收藏活动至少有三点好处——
生活添趣味。一些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往往心里不舒服,有一种失落感、寂寞感,而一旦加入到藏友的队伍中来,心里就有了新的寄托,因为收藏本身就是一项不断创新、惊喜和收获的过程。老年人在玉器、陶瓷、书画、油画、雕塑、钱币、古籍、钟表、连环画、文房四宝等等五花八门的藏品中闪展腾挪,手抚青花瓷,端详大龙票,把玩五铢钱,翻阅金刚经……心中该是何等的快慰和惬意!大千世界全部浓缩在藏品中。走近藏品,就如同走进五彩斑斓的世界。我迷上收藏后,和一些老年藏友经常外出采风、淘宝,或者聚在一起开藏友Party。大家在一起交流藏品,让我每天的生活都更加丰富、充实,也让我越活越年轻。有事做、有人爱、有期待,这就是幸福的主要内涵。
视野更辽阔。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去选择和确定收藏的门类和主攻方向。老年人通过收藏,不仅能学到知识、开阔视野,还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这些年来,我收藏了皮影、邮票、连环画、年画、瓷器、老家具、古籍、老唱片等。每收藏一种门类,就要钻研一种门类的相关知识,久而久之,我便成了一个杂家,知识量剧增。在我的倡议下,我们30多位老年藏友加入了辽南民间收藏协会。经过几年的运行,现在协会会员已经发展到160多名,且涵盖了老中青,覆盖辽南、辽西、辽东等地区。藏友们不分年龄、不论性别、不谈藏龄,经常外出采风、聚会、交流,还坚持每季度开一次藏品交流会。这一系列活动,开阔了藏友们的视野,增进了藏友间的友谊,也提升了藏友们的人生价值。同时,老年藏友们在收藏过程中,沉醉在各种藏品中,两耳不闻世间浊事,胸中常存清纯之气,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使身心得到了净化和涵养。
囊中不羞涩。老年人通过收藏,使藏品在一定时间内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收藏者从中获得应得的利益。几年来,我一直秉承“以藏养藏”的收藏理念,不断将藏品变现,以藏品的升值来保障自己的收藏活动。老年藏友队伍中,有很多有过捡漏的经历,例如:今年75岁的张老师,曾经在民间淘到一个晚清瓷盘,在辽西古玩市场上,被天津一买家以1.8万元的价格收藏。我也曾经有过几次捡漏的经历,虽然都是“小打小闹”,但那份惊喜真是难以用文字来形容,因为每一次捡漏的成功,都是对收藏者经验与眼力的肯定与褒奖。不过,我们这些老年藏友在从事收藏活动中,都要心怀尺度,对于那种价格高昂、摸不清底数的藏品,一律不碰,绕道走开。因为我们不是奔着一夜暴富去的,而是奔着愉悦身心、充实晚年生活去的,所以精神享受第一。
从接触收藏到现在,也有些年头了,我最大的收获和感受是:老年人适当地参加收藏活动,有助于提升晚年的生活质量。通过参加收藏活动,让我总有一份念想,让我晚年的生活过得充实而有奔头。有事做、心情好,百病自然不来找。这些年,除了感冒引起的头疼脑热外,我几乎没得过什么大病、重病,身体和心理都很健康。当我们抛弃“以藏获得”的想法,秉持“以藏乐晚”的心态时,收藏就会像调味品一样,把我们的晚年生活调剂得多滋多味、耐品耐嚼且富有营养。
(刘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