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记者从9月3日举行的宜春经开区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宜春经开区聚焦产业、围绕发展、紧贴需求,大力推进“5+2就业之家”的建设和运营,多措并举打出多层次、多平台、多渠道的用工保障服务“组合拳”,全力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明显成效。宜春经开区荣获2023年度全市“民生工程”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第一名,在全省“5+2就业之家”建设推进会上,作为全省100多个开发区代表,作了优秀代表发言。
聚焦产业 高标准建设服务阵地
宜春经开区坚持产业导向,紧紧围绕园区“1+2+N”主导产业,加强就业服务载体建设,不断夯实就业工作根基。
强化平台支撑。在“双创基地”打造全省首个集公共就业服务、技能人才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和创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宜春经开区就业之家”的同时,把其他8个“就业之家”创建点设在辖区街道、社区及技工学校窗口一线,实现平台前置、重心下沉,让就业服务走进企业和求职者身边。
充实人员力量。将区人社部门整体搬入“宜春经开区就业之家”,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安排6名工作人员在“就业之家”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专业服务。
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AB岗工作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容缺受理制和节假日预约服务制等7项工作机制,有效促进“就业之家”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截至目前,宜春经开区9个“就业之家”创建点都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
围绕发展 高质量提升服务内涵
宜春经开区坚持发展导向,通过完善功能、延伸链条、拓展渠道,持续提升就业之家服务内涵。
完善服务功能。“就业之家”在提供线下服务的基础上,依托江西省就业之家、宜春市就业网,结合现有的宜春经开区就业网、微信公众号、“零工驿站”APP等智慧就业平台,致力拓展“就业之家”线上功能服务,实现全省范围内数据共享,满足企业和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创新培训服务,结合园区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引进宜春硕德智能制造职业培训学校,在“宜春经开区就业之家”打造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目前已开设电气电工、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以及西门子PLC-SMART200编程培训班,开展各类培训共计400余人次。
延伸服务链条。落实“网格化+特派员”就业服务工作机制,安排19个网格服务单位的305名企业特派员,对接园区385户“五上”企业和用地企业,持续延伸就业服务,实现就业服务信息汇集、共享共用,将就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企业“厂门口”。
拓展服务渠道。坚持企呼我为、接诉即办,落实经开茶叙会、“事事宜人”小程序等渠道交办问题,对企业诉求闭环办理,已解决江西国轩等企业校企合作、用工引才诉求16个。
紧贴需求 高效率开展服务业务
宜春经开区坚持需求导向,强化政策落实、服务保障、权益维护,为园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持续组织就业引才壮大主导产业。持续运营和推广“5+2就业之家”,今年以来,通过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主题专项招聘活动及“点对点送工”“云上探厂”等其他各类活动共32场,已实现全区规上企业就业之家服务全覆盖。针对园区企业的“急难紧缺”用工需求,组织园区11家企业携378个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岗位,先后赴南昌、西安参加引才活动2场,收到简历312份,达成初步意向90人。截至目前,累计为企业输送1000余人。
开展“政能亮”走进“宜春经开区就业之家”活动。配合宜春市政府、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共同开展《江西·政能亮》特别节目——宜春“政”公开沉浸式体验直播活动,多角度解读就业政策措施,吸引数百万网友“走”进“宜春经开区就业之家”,零距离体验宜春经开区各项就业服务。现场开展的招聘会有35家企业和400多名求职者参与,收到简历216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73人。在进企业场景中,开展了“职业体验进企业、技能工匠展风采”的活动,150多名来自宜春学院、宜春职院等高校的2024届毕业生实地参观生产车间,与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互动交流。
大力落实惠企政策助力企业发展。今年以来,该区累计为17家企业扣减增值税、教育附加税等各类税费达76.44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扶持企业10家,总共发放贷款4750万元,其中贴息贷款4550万元,带动就业1293人次;指导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共17期,参与培训人员626人,其中岗前培训12期,培训人员477人;创业培训5期,培训人员1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