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
2024年07月25日

老年人要追求内心的平静

朱建芳

1050年,43岁的欧阳修去拜见恩师杜衍,并写有《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二首》,高度赞扬了杜衍的品行和成就。其中有名句:“事国一心勤以瘁,还家五福寿而康。”欧阳修诗中所说的五福,出自《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既指长寿,又指死而不亡,如成为孔子、孟子这样永垂千古的长寿文化名人和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这样寿命虽不很长但名垂青史的英雄模范;富既指物质上的富足,也指精神世界的富有;康宁,既指身体健康,更指内心平静,因为健康包含两方面,体壮心怡;攸好德,是指所好的是德,践行公序良俗;考终命,是指善终不横夭。五福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即所好者德,信奉善的力量,信奉人生应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勤劳节俭、正直忠厚、遵纪守法,没有一夜暴富的奢望,没有拔苗助长的浮躁,没有怨天尤人的叹息,忍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苦,抵得住诱惑,全神贯注地去完善自己、优化自己、充实自己、去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样的人,内心坦荡宁静,宠辱不惊。如孟子所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如诸葛亮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但一个人要同时具备这五福,很不容易。正如著名文学家杨绛所说:“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得到金钱,拥有金钱未必拥有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如愿以偿。”浙江杭州灵隐寺内,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追求富贵已不是人生目标,追求长寿和考终命是一种愿望,但自己很难掌控。所以老年人要追求的应是通过“攸好德”来达到第三福“康宁”中的主要部分,即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因为人进入老年,意味着身体和心灵更需要休息和恢复。

老年人怎样去追求内心的平静?除了通常意义上老年人应做到比在职在位时更大度、更想得开,不忘人恩、不念人过、不思人非、不计人怨之外,还至少要在以下三方面保持清醒。

一是在社会角色上摆正心态。人不论年轻时做过什么,过了60岁或65岁,都只是普通人。曾经辉煌过的人,不要炫耀,不要仍有高人一等的想法;曾经比较平凡的人,也要珍视自己的尊严和名望。有三类老年人最遭人诟病。一种是仍利用曾经的职务去搞贪腐的退休官员。一种是故意碰瓷,造成交通事故讹诈别人的老年人。一种是倚老卖老在公交车上强迫年轻人让座的老年人。有这些情况的老年人,老年生活还会平静吗?还能享受到晚年的幸福吗?

二是在家庭职责上要实事求是。在强调百善孝为先,子女应当孝顺父母的基础上,老年人对自己的家庭职责要有正确定位。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子女大抵都成年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作为长辈,老年人要面对现实,要认识到人的个体差异、禀赋差异。子女有较好的工作和收入,自然高兴;子女的工作和收入只有一般,也应视为正常。子女有能力赡养或孝敬,老年人可坦然接受;子女不能包揽父母的生活费用,老年人也不要过分焦虑。所以老年人对子女,一是放手,不要过多插手或干涉他们的家庭事务;二要体谅,体谅他们自己也有家庭要经营,有孩子要抚养,有社会职责要履行,不能把全部精力用来孝敬父母。我很赞成易中天的一个观点:对子女要望子成人,而不是望子成龙。子女能够真实、善良、健康、快乐,就达到了做人的标准。至于从事什么职业,挣多少钱,那是次要问题。我听说过,有的老人因为过于强势,对子女不能平等相待,经常厉声责骂或过多插手子女的家庭事务,弄得父子或母子断绝来往或关系紧张。这样的老人心里如何能够平静?晚年生活如何能够幸福?

三是在自己的财务收入和身体健康方面要有科学态度。《半月谈》杂志今年第11期《民生·社会》栏目刊有一篇题为《虚假直播培训盯上中老年人》的文章,说:“一些不法分子将直播带货视为牟利的‘摇钱树’,精心设计直播培训圈套,诱骗不熟悉互联网的中老年人入局,利用其急于赚钱的心态,许之以虚假高利诱惑。不少中老年人在环环相扣的套路下,跌入课程合同陷阱,损失钱财数千元甚至数万元。”今年6月24日的《法治日报》进行了类似报道,很多老年人受骗上当,损失钱财。有些老年人花高价买了很多无用的保健品,让人扼腕。这些损失大量钱财的老年人,心里会平静吗?所以,有人提出,晚年不去理疗保健房,不去免费旅游,不去免费领东西的地方,是很有见地的,是确保晚年内心平静、生活幸福的有效方法。

心灵平静,是一种不易察觉的幸福,如空气,日常享有而不觉;如人身自由,一旦失去,就会令人惊慌失措、寝食不安,疾病就会找上门来。所以让心平静是健康要诀之一,老年人尤其要努力追求!

没有上一篇了... ... 关爱老人 守护健康